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大明會典卷之二

《大明會典卷之二》[View] [Edit] [History]

1

大明會典卷之二吏部一》

大明會典卷之二吏部一·吏部》

1
尚書、左右侍郎、掌天下官吏選授勛封考課之政令。其屬初有四子部、曰總部、曰司封、曰司勳、曰考功。後改總部為選部。又改選部為文選、司封為驗封、司勛為稽勳、考功仍舊。俱稱清吏司。建置沿革、詳見官制

大明會典卷之二吏部一·吏部·文選清吏司》

1
郎中、員外郎、主事、掌天下官吏班秩品命。凡銓綜選授之典、注擬黜陟之法、各參伍而分理之

大明會典卷之二吏部一·吏部·官制一》

1
國朝建官。初置中書省、設左右丞相等官。其屬有四部、分治錢穀、禮儀、刑名、營造之務。洪武元年、始置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秩正三品、設尚書侍郎等官、仍屬中書省。十三年、革中書省、罷丞相。戒後世嗣君毋得復設丞相。有敢建言請復者、罪至族。語具祖訓中。乃升六部為正二品衙門。自是中書之政、分於六部。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其餘院司府寺監等官、莫不體統相維、品式具備。革除年、稍有變更。永樂初、悉復舊。因升北平為北京、總置行部。後遷都分置、各稱行在。十八年、定都北京、除行在字。其舊在南京者、加南京字。洪熙元年、復稱行在。宣德三年、革行部。正統六年、復除行在字、遂為定制。嗣後兩京各衙門、官職並置、繁簡隨宜。間或因事損益、然建置皆本祖宗之舊。具列於後
2
京官
3
太師   太傅   太保
4
少師   少傅   少保
5
國初置三公府。後不設官、不專授、但為大臣加官。及贈官
6
太子太師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7
太子少師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8
太子賓客
9
以上皆東宮官。不專授、但為大臣兼官、及贈官
10
中極殿大學士  舊為華蓋殿大學士
11
建極殿大學士  舊為謹身殿大學士、洪熙年初設
12
文華殿大學士
13
武英殿大學士
14
文淵閣大學士
15
東閣大學士
16
以上初專設。後皆以師保尚書等官兼任
17
宗人府
18
正官
19
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宗人
20
以上後俱不設。止以勳戚大臣掌府事
21
首領官
22
經歷一員
大明會典卷之二吏部一·吏部·官制一·吏部》
1
正官
2
尚書一員 左右侍郎各一員
3
首領官
4
國初設主事司務各四員、為首領官、有主事印。洪武二十九年、改主事為司官、革主事印、而司務亦止設二員。各部皆同
5
司務二員
6
屬官
7
國初設子部四。曰總部、司封、司勳、考功、設郎中員外郎各一員。洪武二十九年、改四部為文選。驗封、稽勳、考功、四清吏司、以主事為司官。三十一年、添設文選司主事一員。正統十一年、添設考功司主事一員
8
文選清吏司
9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0
主事二員
11
驗封清吏司
12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3
主事一員
14
稽勳清吏司
15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6
主事一員
17
考功清吏司
18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9
主事二員
20
戶部
21
正官
22
尚書一員 左右侍郎各一員 嘉靖中、內一員、總理西苑農事。後裁
23
總督倉場一員 宣德五年、添設本部尚書一員、專督倉場。後或用侍郎。無定銜、俱不治部事。嘉靖中、令兼理西苑農事。隆慶初、罷兼理。萬曆九年、裁革、命本部左侍郎分理之。十一年復設
24
首領官
25
司務二員
26
照磨所
27
照磨一員 檢校一員
28
屬官
29
國初設子設四。曰民部、度支部、金部、倉部、設郎中、員外郎、各一員。洪武二十三年、改為十二部。曰浙江、江西、湖廣、陝西、廣東、山東、福建、北平、河南、山西、四川、廣西、每部仍分民、度、金、倉、四科。二十九年、改十二部、為十二清吏司、改首領官主事為司官、每司各二員。永樂元年、改北平清吏司、為北京清吏司。十九年、革北京清吏司、增雲南、貴州、交址、三清吏司。宣德元年、添設山西司主事一員、於承運庫辦事。後不設。七年、添設四川雲南二司、員外郎各一員。後俱革。十年、革交址司、定為十三司。正統以後、添設河南四川二司、郎中各一員。後俱革。又添設山東司郎中一員、山西司郎中三員。主事一員、陝西司郎中二員、管理邊儲。又因管倉、管關、管廠、管庫等項。陸續添設雲南司主事八員、陝西司主事四員、浙江江西湖廣三司主事各三員、福建河南山東山西四川貴州六司主事各二員、廣東廣西二司主事各三員、後革二員、與各司員外郎、遇缺差用。嘉靖三十八年、添設雲南司郎中一員、管理糧運。貴州司郎中一員、總理密雲糧儲。四十三年、添設貴州司郎中一員、總理永平糧儲。隆慶六年、添設雲南司郎中一員、東官廳收放錢糧。萬曆九年、裁革浙江福建湖廣河南廣東廣西六司主事、各一員、江西山東山西四川雲南貴州六司主事、各二員、陝西司主事、三員、十一年、復設浙江江西福建山東山西河南四川陝西雲南貴州十司主事、各一員
30
浙江清吏司
31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32
主事四員
33
江西清吏司
34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35
主事四員
36
湖廣清吏司
37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38
主事四員 內三員、管通州大運等倉
39
陝西清吏司
40
郎中三員 內一員、總理甘肅錢糧。一員、駐札花馬池、整理客兵糧草、隆慶四年、改駐延綏鎮城
41
員外郎一員 主事四員
42
廣東清吏司
43
郎中一員  員外郎二員
44
主事二員
45
山東清吏司
46
郎中二員 內一員、總理遼東糧儲
47
員外郎一員 主事三員
48
福建清吏司
49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50
主事四員
51
河南清吏司
52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53
主事四員
54
山西清吏司
55
郎中四員 內一員、總理宣府糧儲。一員、總理大同糧儲。一員、提督蘇州等處糧草
56
員外郎一員
57
主事四員 內一員、寧武關管糧
58
四川清吏司
59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60
主事三員
61
廣西清吏司
62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63
主事二員
64
雲南清吏司
65
郎中三員 內一員、通州管理糧儲。一員、東官廳監收放錢糧
66
員外郎一員
67
主事九員 內六員、管舊太倉
68
貴州清吏司
69
郎中三員 內一員、總理密雲糧餉。一員、總理永平糧餉
70
員外郎一員 主事三員
71
所屬衙門
72
寶鈔提舉司
73
提舉一員 舊有副提舉一員、典史一員、後俱革
74
抄紙局
75
大使一員 舊有副使一員、後不設
76
印鈔局 舊有大使副使各一員、後俱革
77
廣盈庫
78
大使一員 舊有副使二員、嘉靖三十六年
79
寶鈔廣惠庫
80
大使一員 舊有副使一員、嘉靖三十六年
81
廣積庫
82
大使一員 舊有副使典史各一員、嘉靖三十六年
83
贓罰庫
84
大使一員 舊有副使二員、嘉靖三十六年
85
外承運庫 後革。舊有大使副使各二員、俱
86
承運庫
87
大使一員 舊有副使一員、嘉靖三十六年
88
行用庫 後革。舊有大使副使各一員、俱革
89
甲字庫
90
大使一員 副使一員
91
乙字庫
92
大使一員 舊有副使一員、嘉靖三十六年
93
丙字庫
94
大使一員 副使一員
95
丁字庫
96
大使一員 副使一員 舊二員、嘉靖三十六年革一員
97
戊字庫
98
大使一員 舊有副使一員、嘉靖三十六年
99
御馬倉
100
大使一員 副使一員
101
太倉銀庫
102
大使一員 舊有副使一員、嘉靖三十六年
103
軍儲倉 後革。舊有大使副使各一員、俱革
104
長安、西安、北安門倉
105
副使各一員
106
東安門倉
107
副使一員 舊二員、萬曆八年革一員
108
張家灣鹽倉檢校批驗所 舊有大使副使各一員、隆慶六年俱革
109
禮部
110
正官
111
尚書一員 左右侍郎各一員
112
首領官
113
司務二員
114
屬官
115
國初設子部四。曰儀部、祠部、主客部、膳部、設郎中、員外郎、各一員。洪武二十九年、改四部為儀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改首領官主事為司官、司各一員。正統六年、添設儀制祠祭二司主事各一員、協理司事。正統後、添設主客司主事一員、提督會同館。萬曆九年、裁革儀制祠祭主客三司主事各一員。十一年復設
116
儀制清吏司
117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18
主事二員 如遇選駙馬、則添設本司主事一員教習
119
祠祭清吏司
120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21
主事二員
122
主客清吏司
123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24
主事二員 內一員、提督會同館
125
精膳清吏司
126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27
主事一員
128
所屬衙門
129
行人司
130
司正一員
131
左右司副各一員 萬歷九年、革左司副一員、十一年復
132
行人三十二員 舊三百四十五員、嘉靖中存二十七員、萬曆九年革五員
133
鑄印局
134
大使一員
135
副使一員 舊二員、萬曆九年
136
教坊司
137
奉鑾一員 左右韶舞各一員
138
左右司樂各一員
139
協同官十五員
140
兵部
141
正官
142
尚書一員
143
左右侍郎各一員 隆慶四年、添設協理部事侍郎一員、尋罷
144
協理京營戎政一員 正統十四年、設始提督團營、以兵部尚書、或左都御史、兼領之。嘉靖二十年、添設兵部尚書一員專督。二十九年、改設兵部侍郎一員、協理京營戎政。萬曆九年裁革。十一年復設。或尚書、或侍郎、或右都御史任
145
首領官
146
司務二員
147
屬官
148
國初設子部四。曰司馬、職方、駕部、庫部、設郎中、員外郎、各一員。後改為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清吏司。改首領官主事為司官、司各二員。洪武宣德間、添設武選司主事三員、職方司主事四員正統十年、添設武選職方二司郎中各一員、協管司事。武選司員外郎一員。十四年、添設車駕武庫二司主事各一員。成化三年、添設車駕司郎中一員、點閘
149
皇城守衛官軍。弘治九年、添設武庫司員外郎一員。嘉靖十二年、添設職方司員外郎一員。其添設武選武庫員外郎、及車駕主事、後俱革。隆慶三年、革武庫司主事一員。萬曆九年、革武選職方車駕協司郎中、及主事、各一員。武庫司主事一員。十一年復主事、又復設車駕司主事一員
150
武選清吏司
151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52
主事五員 內一員、清理軍職貼黃。一員、續黃。一員、管新官襲替。一員、管舊官襲替。一員、管優給優養官舍
153
職方清吏司
154
郎中一員 員外郎二員
155
主事六員 內一員、管山海關。一員、管清解軍丁。四員、輪管驗軍、巡捕、點閘京城九門、存恤軍士、編發軍犯、及看本部題本
156
車駕清吏司
157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58
主事三員 內一員、督理會同館。一員、管理太僕寺收放馬價、並各關交兌馬匹
159
武庫清吏司
160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61
主事二員 內一員、管理京衛武學官生
162
所屬衙門
163
會同館
164
大使一員
165
副使二員 內一員、後添設
166
大通關
167
大使一員
168
刑部
169
正官
170
尚書一員 左右侍郎各一員
171
首領官
172
司務二員
173
照磨所
174
照磨一員 檢校一員
175
屬官
176
國初設子部四。曰憲部、比部、司門部、都官部、設郎中、員外郎、各一員。洪武二十三年、改為浙江等十二部、仍分憲比司門都官四科。二十九年、改為十二部清吏司。以首領官主事為司官、司各一員。宣德間、定為十三司。正統以後、各司俱添設主事二員。成化元年、廣西四川二司、添設主事各一員。後革。萬曆九年、裁革十三司主事各一員。十一年、復設浙江江西廣東廣西河南山西四川雲南貴州九司工事、各一員
177
浙江清吏司
178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79
主事三員
180
江西清吏司
181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82
主事三員
183
湖廣清吏司
184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85
主事二員
186
陝西清吏司
187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88
主事二員
189
廣東清吏司
190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91
主事三員
192
山東清吏司
193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94
主事二員
195
福建清吏司
196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197
主事二員
198
河南清吏司
199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200
主事三員
201
山西清吏司
202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203
主事三員
204
四川清吏司
205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206
主事三員
207
廣西清吏司
208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209
主事三員
210
雲南清吏司
211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212
主事三員
213
貴州清吏司
214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215
主事三員
216
所屬衙門
217
司獄司
218
司獄六員
219
工部
220
正官
221
尚書一員
222
左右侍郎各一員 舊有提督易州山場侍郎一員、嘉靖八年、改用司官管理
223
首領官
224
司務二員
225
屬官
226
國初設子部四。曰營部、虞部、水部、屯部、設郎中、員外郎、各一員。後改為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以首領官主事為司官、司各一員。後陸續添設營繕司員外郎二員、主事四員。虞衡司郎中二員、員外郎一員、主事二員、都水司郎中三員、主事九員、屯田司郎中一員、主事一員。嘉靖四十三年、革虞衡司管盔甲廠郎中一員、添主事一員管理。四十四年、革屯田司管易州山廠郎中一員、改設主事一員。隆慶二年、改都水司管沽頭閘主事於夏鎮閘。三年、革都水司管濟寧閘主事一員。六年、革都水司管清江造船主事一員、添設協理司事主事一員。萬曆五年、添設都水司管徐淮河道郎中一員、革都水司管呂梁洪主事一員。六年、革都水司管徐州洪主事一員。九年、革虞衡司管遵化鐵冶郎中一員
227
營繕清吏司
228
郎中一員
229
員外郎三員 內一員、管重城。一員、管臨清磚廠
230
主事五員 內一員、管清匠司。一員、管繕工司。一員、管修理京倉
231
虞衡清吏司
232
郎中一員
233
員外郎二員 內一員、管街道溝渠
234
主事四員 內一員、管節慎庫。一員、管軍器局
235
都水清吏司
236
郎中五員 內一員、管理沙河至儀真河道。一員、管理靜海至濟寧河道。一員、督理通惠閘河、並天津河道。一員、管徐淮河道
237
員外郎一員
238
主事七員 內一員、管器皿廠。一員、管六科廊。一員、管徂徠等泉、兼管濟寧閘。一員、管夏鎮閘
239
屯田清吏司
240
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241
主事三員 內一員、管易州山廠。一員、管台基廠柴炭
242
所屬衙門
243
文思院
244
大使一員
245
副使二員 洪熙元年、添設大使副使共六員、後裁革
246
巾帽局 今設於內府。舊有大使副使各一員、俱革
247
鍼工局 今設於內府。舊有大使副使各一員、俱革
248
營繕所
249
所正一員 舊二員、後革一員
250
所副二員
251
所丞二員 舊有添設一員、隆慶三年
252
皮作局
253
大使一員 舊有副使二員、後革
254
顏料局 後革。舊有大使一員、革
255
寶源局
256
大使一員 舊有副使一員、嘉靖四十三年
257
鞍轡局 舊有大使副使各一員、隆慶元年
258
軍器局
259
大使一員
260
副使一員 舊二員、後革一員
261
節慎庫 嘉靖八年添設
262
大使一員
263
織染所雜造局
264
大使一員 副使一員
265
廣積抽分竹木局 舊有大使副使各一員、隆慶五年
266
通積抽分竹木局
267
副使一員 兼管廣濟白河二局、舊有大使一員、後革
268
蘆溝橋抽分竹木局
269
大使一員 舊有副使一員、後革
270
通州抽分竹木局
271
大使一員 舊有副使一員、後革
272
白河抽分竹木局 舊有大使副使各一員、後革
273
大通關提舉司 舊有提舉一員、萬歷二年革、有副提舉二員、典史一員、久革
274
柴炭司
275
大使一員 副使一員
276
都察院
277
正官
278
左右都御史二員
279
左右副都御史二員
280
左右僉都御史四員
281
以上坐院官、後不全設。其總督軍務、漕運、糧儲、巡撫地方等項。因事添設、無定員、或以都御史。或以副都僉都御史。無定銜。見都察院
282
首領官
283
司務二員 舊四員、後革二員
284
經歷司
285
經歷一員 都事一員
286
照磨所
287
照磨一員 檢校一員
288
屬官
289
國初設浙江等十二道、監察御史六十員。後增為十三道、一百一十員、後不全設
290
浙江道監察御史十員
291
江西道監察御史十員
292
湖廣道監察御史八員
293
陝西道監察御史八員
294
廣東道監察御史七員
295
山東道監察御史十員
296
福建道監察御史七員
297
河南道監察御史十員
298
山西道監察御史八員
299
四川道監察御史七員
300
廣西道監察御史七員
301
雲南道監察御史十一員
302
貴州道監察御史七員
303
所屬衙門
304
司獄司
305
司獄一員 舊六員、嘉靖八年、革三員、萬曆九年、革一員、又住補一員
306
通政使司
307
正官
308
通政使一員
309
左右通政二員 後添設謄黃右通政一員、萬歷九年、革右通政、及謄黃右通政。十一年、複右通政
310
左右參議二員
311
首領官
312
經歷司
313
經歷一員 知事一員
314
大理寺
315
正官
316
卿一員 左右少卿二員
317
左右寺丞二員
318
首領官
319
司務二員
320
屬官
321
左寺
322
左寺正一員 左寺副二員
323
左評事四員 萬歷九年、革一員、十一年複設
324
右寺
325
右寺正一員 右寺副二員
326
右評事四員 舊八員、後革四員
327
詹事府
328
正官
329
詹事一員 少詹事二員
330
府丞二員
331
首領官
332
主簿一員
333
錄事二員 內一員、後添設、萬曆九年革、十一年複設
334
屬官
335
通事舍人二員
336
左春坊
337
大學士一員 左庶子一員
338
左諭德一員 左中允二員
339
左贊善二員 左司直郎二員
340
左清紀郎一員
341
左司諫二員
342
右春坊
343
大學士一員 右庶子一員
344
右諭德一員 右中允二員
345
右贊善二員 右司直郎二員
346
右清紀郎一員
347
右司諫二員
348
司經局
349
洗馬二員 校書二員
350
正字二員
351
以上詹事府及坊局官、後不全設、亦無定員
352
太常寺 舊為太常司
353
正官
354
卿一員 少卿二員
355
寺氶二員 舊為司丞、或因事添設、無定員
356
首領官
357
典簿二員 隆慶三年革一員、萬曆十一年複設
358
屬官
359
博士二員 萬曆九年裁一員、十一年複設
360
協律郎五員 舊二員、嘉靖間增至五員。隆慶二年革二員、萬曆六年複、九年革一員、十一年復
361
贊禮郎三十一員 舊六員、嘉靖間增至三十三員、隆慶三年革十五員、萬曆六年復、九年革五員、十一年復設三員
362
司樂三十四員 舊二員、嘉靖間增至三十九員、隆慶三年革三十一員。萬歷六年複、九年革十二員、十一年復設七員
363
天地壇祠祭署 舊有奉祀一員、祀丞二員、嘉靖三十七年
364
天壇
365
地壇
366
朝日壇
367
夕月壇各祠祭署 嘉靖九年
368
奉祀各一員 祀丞各一員
369
先農壇祠祭署 舊為山川壇耤田祠祭署、嘉靖九年、改為神祇壇。萬歷四年、改今名
370
奉祀一員 祀丞二員
371
長陵
372
獻陵
373
景陵
374
裕陵
375
茂陵
376
泰陵
377
顯陵
378
康陵
379
永陵
380
昭陵各祠祭署
381
奉祀各一員 祀丞各一員
382
犧牲所 舊有吏目一員、後革
383
光祿寺 舊為光祿司
384
正官
385
卿一員 少卿二員
386
寺丞二員 舊為司丞
387
首領官
388
典簿二員 萬曆九年革一員、十一年複設
389
錄事一員 舊二員、後革一員
390
屬官
391
大官署
392
署正一員
393
署丞四員 萬曆九年革一員、十一年複設
394
監事四員 萬曆九年革一員、十一年複設
395
珍羞署
396
署正一員 署丞四員 監事四員
397
良醞署
398
署正一員 署丞四員 監事四員
399
掌醢署
400
署正一員
401
署丞三員 舊四員、後革一員
402
監事四員
403
司牲司
404
大使一員 舊有副使一員、後革
405
司牧局 舊有大使一員、嘉靖七年
406
銀庫
407
大使一員 萬曆二年添設
408
太僕寺
409
正官
410
卿一員
411
少卿三員 舊二員、正德十一年添設一員、萬歷九年革一員、十一年復設
412
寺丞三員 舊四員、後增至十二員、又裁革止存三員、萬曆九年革一員、十一年復設
413
首領官
414
主簿一員
415
常盈庫
416
大使一員
417
所屬衙門
418
各牧監 後革。舊有監正、監副、錄事、各一員。俱革
419
各群 後革。舊有群長各一員、俱革
420
順天府
421
正官
422
府尹一員 府丞一員 治中一員
423
通判三員 舊六員。內一員管糧、一員管匠、一員管馬、一員清軍、一員管河、一員管柴炭、嘉靖八年、革管河管柴炭二員。萬歷九年、革管匠清軍二員。十一年、複設一員、兼管軍匠
424
推官一員
425
首領官
426
經歷司
427
經歷一員 知事一員
428
照磨所
429
照磨一員 檢校一員
430
所屬衙門
431
宛平大興二縣 餘縣分在外者、見戶部州縣項下
432
知縣各一員
433
縣丞各二員 舊各一員、後各設三員、嘉靖四十二年、各革一員、萬曆九年、各革一員、十一年、各複設一員
434
主簿各一員 後添革不一
435
典史各一員
436
儒學
437
教授一員
438
訓導六員 內二員、永樂十九年添設
439
陰陽學
440
正術一員
441
醫學
442
正科一員
443
司獄司
444
司獄一員
445
446
大使一員
447
副使一員 久住補
448
都稅司 後革舊有大使副使各一員、萬歷十一年
449
正陽門宣課司 後革。舊有大使一員、萬歷十一年革。副使一員、萬歷九年
450
崇文門分司
451
副使一員
452
安定門稅課司
453
大使一員
454
德勝門分司
455
副使一員
456
張家灣宣課司
457
大使一員
458
副使一員 久住補
459
蘆溝橋宣課司 後革。舊有大使副使各一員革
460
王平口巡檢司 屬宛平縣
461
巡檢一員
462
石港口巡檢司 屬宛平縣
463
巡檢一員
464
齊家莊巡檢司 屬宛平縣
465
巡檢一員
466
蘆溝橋巡檢司 屬宛平縣
467
巡檢一員
468
大興縣遞運所
469
大使一員
470
批驗茶引所 舊有大使一員、萬曆十一年
471
壩上倉    壩上東馬房倉
472
壩上北馬房倉 壩上南倉
473
壩上北倉   黃土倉
474
北草場倉   湯山草場倉
475
鄭家莊馬房倉 台基廠草場
476
明智坊草場  北新草場
477
安仁坊草場
478
大使各一員 舊有副使一員、嘉靖三十六年
479
義河倉    北高倉
480
𣵡石橋倉   南石渠倉
481
大使各一員
482
金盞兒甸倉  湖渠馬房倉
483
𣵡石橋南倉  南石渠西倉
484
吳家駝牛房倉
485
東直門裡牛房倉
486
副使各一員
487
東直門外牛房倉 舊有副使一員、嘉靖三十六年
488
廣源閘 屬宛平縣  慶豐閘 屬大興縣
489
閘官各一員
490
鴻臚寺 舊為儀禮司、列禮部屬官下
491
正官
492
卿一員 舊為司正
493
左右少卿二員 舊為左右司副
494
左右寺丞二員 舊為左右司丞四員、後革二員、弘治以後、又因朝賀執事、必用堂上官五員。恐臨時事故缺人。預於額外選官品稍卑者、以原職隨堂辦事、無定員、見設二員
495
首領官
496
主簿一員
497
屬官
498
鳴贊九員 舊五員、後添設三員。隆慶三年添設一員、隨住補。十一年復設一員
499
序班五十員 舊四十四員、後添設十員、嘉靖三十六年、革八員、萬曆十一年、復設四員
500
司儀署
501
署丞一員
502
司賓署
503
署丞一員
504
國子監
505
正官
506
祭酒一員 司業一員
507
首領官
508
典簿一員
509
屬官
510
監丞一員 舊二員
511
博士五員
512
助教九員 舊一十五員、後革二員。萬歷革四員
513
學正七員 內一員、填注孔氏世襲。舊十一員、革四員
514
學錄四員 舊七員、後革二員、萬曆九年、革一員
515
典籍一員
516
掌饌一員 舊二員
517
中都國子監 後革。舊有祭酒、司業、各一員、監丞二員、典簿、博士、各一員、助教二員、學正、學錄、掌饌、各一員、俱革
518
翰林院
519
正官
520
學士一員 侍讀學士二員
521
侍講學士二員
522
首領官
523
孔目一員
524
屬官
525
侍讀二員 侍講二員
526
博士五員 典籍二員 侍書二員
527
待詔六員
528
史官
529
修撰三員 編修四員 檢討四員
530
以上翰林官、後無定員。博士、待詔、亦不常設
531
提督四夷館官一員 永樂五年、四夷朝貢、言語文字不通、始設韃靼、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八館。正德六年、又增八百館。萬曆七年、又增暹羅館。凡十館。先是選國子生習譯。宣德元年、兼選官民子弟、委官為教師、命翰林院學士、稽考課程。正統九年、又諭寺副主事提督。弘治七年、內閣題設太常寺卿、少卿、各一員提督。嘉靖二十五年以後、裁革卿、止存少卿、仍聽內閣稽考。一切公移、俱呈翰林院轉行。其習譯官、鴻臚寺帶銜
532
尚寶司
533
正官
534
卿一員 少卿一員
535
司丞三員 後以恩蔭添注、無定員。卿、少卿、亦同
536
中書舍人二十員 後裁四員。其以恩蔭添注纂修升授者、不在額數。如文華武英二殿、制敕誥敕兩房、亦多有帶銜者
537
吏科
538
都給事中一員 左右給事中二員
539
給事中四員
540
戶科
541
都給事中一員 左右給事中二員
542
給事中六員 舊八員、萬歷九年、革四員、十一年、複設二員
543
禮科
544
都給事中一員 左右給事中二員
545
給事中五員 舊六員、萬歷九年、革二員、十一年、複設一員
546
兵科
547
都給事中一員 左右給事中二員
548
給事中七員 舊十員、萬歷九年、革五員、十一年、複設二員
549
刑科
550
都給事中一員 左右給事中二員
551
給事中六員 舊八員、萬曆九年、革四員、十一年、復設二員
552
工科
553
都給事中一員 左右給事中二員
554
給事中四員
555
承天門 待詔一員、閣門使四員、觀察使十員、後俱
556
欽天監
557
正官
558
監正一員 監副二員
559
首領官
560
主簿一員
561
屬官
562
春、夏、中、秋、冬官正各一員
563
五官靈臺郎四員 舊八員
564
五官保章正一員 舊二員
565
五官挈壺正一員 舊二員
566
五官監候二員 舊三員
567
五官司曆二員
568
五官司晨二員 舊六員
569
漏刻博士一員 舊六員
570
舊有回回監官、後俱革、止設回回科博士三員、今亦革
571
太醫院
572
正官
573
院使一員
574
院判二員 舊一員
575
首領官
576
吏目十員 舊止一員、後以醫士年深考升、不拘定員、在內於聖濟殿、在外於本院。及各差供事。隆慶五年、定為十員
577
屬官
578
御醫十員 舊止四員、後增至十八員、隆慶五年、定為十員
579
所屬衙門
580
惠民藥局
581
大使一員 副使一員
582
生藥庫
583
大使一員 副使一員
584
上林苑監
585
正官
586
左右監正二員 左右監副二員
587
左右監丞二員 後監正、監副、俱不常設、止設監丞、署掌印信
588
首領官
589
典簿一員
590
屬官
591
良牧署
592
典署一員 久住補  署丞一員 舊二員
593
錄事一員 舊二員、後革一員、萬歷九年盡革、十一年、複設一員
594
蕃育署
595
署丞一員 舊二員
596
錄事一員 舊二員、後革一員、萬歷九年盡革、十一年、複設一員、舊有典署一員、隆慶元年
597
林衡署
598
典署一員 久住補
599
署丞一員 舊二員舊有錄事二員、後革
600
嘉蔬署
601
署丞一員 舊二員舊有典署、錄事、各一員、嘉靖三十一年
602
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經歷司
603
經歷各一員 都事各一員
604
斷事司 後革。舊有斷事官一員、左右斷事官二員、提控案牘二員、司務二員、司獄一員、中左右前後五司、稽仁、稽義、稽禮、稽智、稽信、各一員、後俱革
605
錦衣衛經歷司
606
經歷一員
607
各衛經歷司
608
經歷各一員 共七十三員、舊各有知事一員、革、濟州等五衛、各添收糧經歷一員、萬曆九年
609
倉副使各一員 舊有大使各一員、後革
610
京衛武學
611
教授一員
612
訓導四員 舊六員
613
留守中等衛各門千戶所 舊有吏目各一員、後
614
牧馬千戶所
615
吏目一員
616
蕃牧千戶所
617
吏目一員
618
奠靖千戶所
619
吏目一員
620
中、東、西、南、北、五城兵馬指揮司 惟中城止稱中兵馬指揮司
621
正官
622
指揮各一員
623
副指揮各四員 舊各四員、後增至六員、嘉靖三十六年、五司各革一員、隆慶三年、五司各革一員、今各設四員
624
首領官
625
吏目各一員
626
僧錄司
627
左右善世二員 左右闡教二員
628
左右講經二員
629
左右覺義二員 俱不支俸
630
道錄司
631
左右正一二員 左右演法二員
632
左右至靈二員
633
左右玄義二員 俱不支俸
634
神樂觀
635
提點一員   知觀二員
URN: ctp:ws12277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