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

《卷一》[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萬姓統譜》卷一     明。 凌迪知。 撰上平聲。
3
一,東
4
平原徵,音舜。七友,東不訾之後漢東富中郎,涇州人
5
東明開元中為涿鹿太守
6
東周眉州人,慶厯進士
7
東震眉州人,元豐進士
8
東良㑹,鞏昌人,以總管守商州,值紅巾亂,令二子挈家居華州,一居朝邑,曰:「吾受土地,於國義當死,守境死於官」。其後華與朝邑繁衍,興盛衣冠詩書,為闗中華胄。
9
東昇。華州人良㑹四世孫,博學能文,任商河縣丞,惠政得民,生四子,舉進士者三。長思忠,成化丙戌進士,官至四川副使,所在善於其職。次思誠,●治辛丑進士,官至吏部員外郎,有名于時次思。
10
恭,●治癸丑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使滇南,卒。思恭言論容止為一時諫垣儀表,父子昆弟並神旺氣清,貌秀才美,故闗中稱束氏為「玉林鳯,羣世●有焉。
11
東魯字子實,與弟漢、郊、野皆副使思忠之子,魯●治乙酉舉人,官至兵部郎中。漢●治戊午舉人,官至長蘆運使。郊,正徳辛未進士,官至工部郎中。昆弟五人,其厯政之迹,皆逈出人。表孫棐,郊之子。嘉靖辛酉舉人,任知縣
12
東珙松溪人。永樂中舉人,江陰教諭 東昌漢陽人,永樂中,大庾縣知縣東彥名建安人,宣徳中宜黄知縣
13
鴈門宮,音顓。頊生老童,以王父字為氏漢。童恢姑幕人,後漢為不其令,民有為虎所害。恢捕二虎,謂曰:「王法殺人者死,若殺人者垂頭㐲罪,不殺人者當號訴。一虎低頭瞑目,一虎視恢號鳴,乃釋之,吏人為之歌頌。遷丹陽太守,執法廉平。
14
入《循吏傳》
15
童翊漢文恢弟,名高於恢宰府,先辟之,翊陽喑不肯及。恢被命,乃就孝廉,除西昌。長化有異政,吏人生為立碑。
16
童仲內史
17
、童宗說字夢弼,南城人,眉宇秀整,尚友拔,俗為袁州教授,有栁文音註,號南秀先生宋童伯羽字飛卿,甌寜人。沈黙寡言,好詩書,師事朱文公,雅好林泉,不樂仕進,人稱為敬義先生。童成大字元偉,甌寧人,博極羣書,精研性理,優游林泉,不求仕進。
18
童英字俊民,授太常博士,充集賢校理、兼騎都尉,賜緋魚袋、知潭州軍兼管內勸農管勾事。童詧字隠之,雙流人。博通經學,尤長於《易》。太●著發,隠一篇。蜀守蔣堂、張方平、趙抃咸以逸民薦,上賜粟帛,再命州助教,不就。嘉祐中,賜號沖退處士。
19
童淑夀昌人,身長八尺,面如紫玉,赤睛虎,鬚有膂力,能挽強弓。宣和中,童貫討方臘,淑仗劒,歸之有功,擢殿前將軍。建炎初,汪來一來,二寇亂,閩越,命淑討平之,授江南東路安撫使,卒,贈太尉童堯民遂安人,登紹熈四年進士,累官至右正言事,忤韓侂胄,罷歸,不復仕童參甌寜人,性淳朴,隠於耕。仁宗元年參年百有三嵗,敕賜慰勞云:「古者天子巡狩方岳之下,問百年者就見之,令汝黃髪鮐背以上夀,聞其可使與編氓齒乎?往以忠孝教,而子孫授承務郎。逾年卒,子珪,登進士,授承奉郞、清逺縣主簿。
20
童太一直閣將軍 童國賢乾道間,舉進士童謨浙江人,洪武中知番禺縣,以廉謹自持。曾韶贈以詩曰:「共誇仙掌露,不羨玉壺漿」之句,人以為確論。厯江西按察使
21
童銓士衡,淳安人。登洪武三十三年進士第。初任南陵丞,攝縣事,有聲,授知縣,丁內艱,民皆借留之。擢禮部祠祭司郎中,陞福建按察司副使。
22
童真仁和人。永樂中,御史巡按四川,心志忠謹,規範端肅,務以自盡,不求人知,官至副使。童寅以敬,隨州人,永樂進士,授監察御史,巡按蘇、松,以及滇南、遼東諸郡,風裁肅然。累官江西按察使,廉介勤恪,存心寛恕,惟以身率物,吏民畏服,卒後家無羸帛,不能庇及妻孥云。
23
童叙,字景和,甌寧人。性好學,手不釋卷極孝。永樂四年,有司以孝廉薦,至京上疏,以母老乞終養。詔許之,終身不仕。所著有《臨清集》、《文房選粹》十卷。
24
童縁浙江錢塘人,景泰進士
25
童軒字士昂,鄱陽人。成化進士,有文學,知政體。●治中,以都御史撫治四川,恩威並施,畨人畏而愛之。厯南京禮部尚書。
26
童瑞,四川犍為人,●治進士,官至工部尚書。童承叙,字士疇,沔陽人,有異質,弱冠以文名。正徳,辛丑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晉國子司業,與司丞呂柟訓士,以實學有成績,與校寳訓、實録、㑹典》諸書,進左庶子兼侍讀,主順天鄉,試攻詩,得唐人體文,有雅思詞林》,稱其才所著《沔陽志》及文集若干卷。
27
童漢臣浙江錢塘人,嘉靖進士任御史縁之後括陽羽音。魯昭公子公衍公為之後。周公晳哀齊人不仕家臣,孔子賢之。 公夏首封亢父伯公處父孟孫將墮,成處父勸孟孫偽不知而處父據成不堕魯圍之不克,事遂寢公陽楚大夫    公鉏季氏家臣
28
公杲項羽將
29
公仲,趙烈侯相國烈侯,好音,謂公仲曰:「寡人有愛,可以貴之乎?」公仲曰:「富之可貴之則否?」烈侯曰:「然。鄭歌者,槍石二人,吾賜之田,人萬畆」。公仲曰:「諾」。不與。居一月,烈侯從代來,問歌者田公仲曰:「求未有可者」。有頃,烈侯復問公,仲終不與,乃稱疾不朝。
30
公綦稠烏桓校尉    公儉主爵都尉宋公傳晉江人,紹興十三年進士  公穎崇,寧州人,任廣東轉運使明公勉仁字尚徳,山東濛陰人,●治進士,厯官右僉都御史。公一揚,嘉靖進士。公躋奎山東蒙陰人,嘉靖乙未進士。公家臣,隆慶進士,授翰林院編修鹽官,商音。周昭王庶子食翁山,因氏。又望出錢塘漢翁君傳穀梁春秋》之學   翁伯販脂而富傾縣邑
31
翁承贊文堯,莆田人,乾寧間登進士第,詠槐花詩:「雨中妝㸃望中黃,勾引蟬聲送夕陽憶得常年隨計吏,馬蹄終日為君忙」。
32
翁洮,字子平,夀昌人。舉進士,授主客員外郎,退居不仕。僖宗遣使徵之,不起,作《枯木詩》以答詔。僖宗復遣使以曲江魚賜之,宋理宗追諡為善慶公。
33
翁仲孺渭川人,家貧一日,天雨金十斛於其家。富等王侯宋翁采景文,大觀中,為太學生,上書言事登第,調歸州教授,復論花石綱,左遷潭州刑曹。翁邵字好徳,元豐中進士,順昌人,博學工文,調崇安,時劉韐在布衣,邵待以國士,人服其知人,遷福清縣丞,清慎方正,大興學校,已而以疾歸,數州之士負篋雲集以儒學,嗚於一時官至宣教郎翁熈載名績,以字行,福清人,宣和末,詣闕上書,言夏人無故請和,金人納欵,趙良嗣、董才來降,妄生邉釁,乞斬二人,以篤信好,不報,遂飄然南歸。熈河劉平仲死於戰場而上不之知,熈載以詩哭之,時蔡京當國,聞此詩者皆服其直。
34
翁元字柔,中熈載子,有豪俠,嘗喜談前輩行事,亦能詩,在丘園五十年,城市之人尚鮮有知其名者。翁甫景山,崇安人,登進士第,召監登聞鼔院,陛對稱旨,除資善堂直講,言皇儲入宫而左右獻器玩,乞加禁絶,奏入不報,兼知隆興州,所著有《蜀漢書》。
35
翁易,字醉翁,崇安人。通《六經》,尤長於《春秋》,游朱文公之門,講明義理,往復辨難,悉究其旨,言行有法,人稱竹林先生。
36
翁升南仲,慈谿人。力學有志氣。少從胡安定受《易》,元豐進士。元符上書言事,切中時弊。升自奉薄,而勇於急人,睦親恤孤,鄉人敬之。
37
翁應弼字子直,夀昌人,博涉羣書。淳祐進士,累至工部侍郎,理宗深器之,後為丁大全所䧟,謫竄南荒。久之,上思其才,遣使召之,則已死矣。訃聞,上歎悼良久,命有司歸其柩,復其官。
38
翁夢得景說,夀昌人,詩人洮之後也,通《春秋》。端平,咸淳間兩中榜,尋隱居教授。所著有《春秋指南》一卷、《摭實》二卷、《要論》十卷、《紀要》十卷、《盤珠纂論》十卷、《地理總括》若干卷,並行於世。
39
翁仲通濟可,崇安人。遷武平令,僉書興化軍,復令黃巖縣,所至興築陂湖控遏,民甚賴之。武平俗不知學,仲通自買民地,建學以教之,後以親沒不逮養,遂致仕。子彥約、彥深、彥國
40
翁彥約行簡,崇安人。登進士第,調常州刑曹,累遷提舉河北西路學事,以薦拔人才為急,日與諸生講畫,實邊制勝之策。除知高郵軍,革商販茶鹽,私坐貿易之弊,吏不得倚法為姦。嵗大旱,彥約以禱祠積勞得疾卒。有文集十卷。
41
翁彦深字養源,崇安人,第進士,除右員外郎。以書白宰相,言與金人夾攻契丹,非是,除國子祭酒,徙秘書監。時宦者梁師成提舉秘書省,彥深不肯造,詣時論高之。
42
翁彦國字瑞朝,崇安人,官至御史中丞。靖康之變,充經制使,撰文誓衆。張邦昌為金所立,移書責之。
43
翁挺仕挺,崇安人,彦約子。少能賦,及長,該博羣書,落筆數千言。政和中,以季父彥國恩補官,調宜章尉。朝臣交薦,詔赴闕下,所陳皆朝廷急務,奏對移時,上喜曰:「何見卿之晚!」改授少府監丞。時相怒其不附已,逐之,遂不復出,號五峯居士。有詩文集二十卷。李綱稱其文雄深雅健,淵源浩博。又稱其凌厲奮發,絶去筆墨畦徑。
44
翁蒙之子功,彥國之子,補常山尉。時趙鼎死,柩過常山,郡將希秦檜旨,命蒙之䕶喪,搜其知舊,往來書疏,蒙之密使焚之,郡將坐以他罪罷官。孝宗登極,召為司農丞。
45
翁延慶字徳甫,崇安人,以父蔭補官。靖康初,聊城縣舉義兵從王若訥等勤王,至京師南薫門,與金人血戰,死之,贈朝散大夫,官其子世修。孫允明,登淳熈五年進士。
46
翁熈字正之,長汀人,淳熈進士,調袁州戶曹,長於吏事,二鞫疑獄,平反明允,終朝請大夫翁績。字徳功,博學能文,躬踐履之,學士負笈從之,游者以百數,誨之無倦,率多成就。翁肅彥恭,長安人,慶厯中,厯知賔江、潭、袁、陜五州,召入陛對,剛正敢言,上器重之翁谷子靜,政和二年第進士,權崇安廉介,有幹濟才。宣和初,浙冦邇閩境,谷團練鄉兵於分水嶺岌嶚竹嶺,置二大寨控扼之,寇不敢犯,與黃端、陳麟皆以善治邑有聲,閩部號「三循吏」云。
47
翁㸃字沂伯,莆田人,登進士第,厯官湖南運判,盡奏弛本道酒●,湘人徳之為江東提刑,常平使者行役法,民訴不便,㸃貽書諭以急更之,郡人碑其遺澤焉
48
翁靈舒有詩名劉后村贈以詩》有云:「徧問諸郎皆冠帶,自言別業可漁樵」。翁偉為襄漢守,跨馬而出,然瞎馬而嘶偉,能辨其音。
49
翁森秀卿,仙居人。隱居教授,取朱子白鹿洞學規以為訓,從游者前後至八百餘人。所著有《一瓢稿》,行于世。
50
翁世資莆田人。正統進士,授戶部主事,厯太子少保、戶部尚書,居官四十年,勤謹和厚,豁逹有為,時譽歸之
51
翁徤餘姚人,正徳進士,累廣東叅政
52
翁溥字徳宏,浙江諸暨人。嘉靖進士。初知太湖,仁恕明允,洞悉時宜。擢吏科給事中,累仕至南京刑部尚書。
53
翁萬逹字仁夫,廣東掲陽人,嘉靖進士,仕至兵部尚書。●南蠻禦北狄,可稱。竒計,贈太子太保。翁,世經福清人,嘉靖進士,仕至廣東左布政使。
54
魯邑,宮音。故鬷,夷氏之後周鬷蔑字然明,鄭人。晉叔向如鄭蔑惡執器,堂下一言而善。叔向曰:「必然,明也。下執手以上曰:「子少不●,若無言,幾失子矣」。
55
鬷戾晉大夫叔孫之、司馬鬷戾請救季氏帥徒以陷公圍明。鬷象閏、郿縣人,●治中任山西霍州同知。安定宮,音東。䝉主,以䝉山為氏周。●穀楚大夫昭王自隨反,郢、穀典五官,得法,百姓大治,王欲封之,穀辭逃焉秦。●驁仕韓得地置三川郡,攻趙,定太原,攻魏,拔髙都,汲攻趙,取三十七城。●武鷔之子伐齊,取河東為九縣。
56
●恬武子為秦將,威震匈奴。始皇遣率兵三十萬北築長城,始皇崩,沙丘,趙髙、胡亥矯詔殺太子,扶蘇恬吞藥自殺。
57
●毅,武子位至上卿,出則參乗,入則御前,恬在外事,而毅常為內謀,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唐。●歸義,太和人,本哀牢夷之後。姓●氏有曰細奴邏,髙祖時遣使入朝,賜錦袍,傳三世之至皮羅閣。開元間,以逐渳河蠻功,賜名歸義,冊為雲南王子。閣羅鳳繼立。
58
●伽異歸義之孫,天寳間入宿衞,拜鴻臚卿。後其父閣羅鳳繼立,以伽異為揚瓜州刺史●海柳州人,大中祥符進士,仕至殿直
59
蒙英昻韶州人,開寳進士。  蒙傳封州人,祥符元年進士蒙甄番禺人,嘉定進士,廬州叅軍 蒙時中嘉祐四年,通判太州蒙汲台州人,淳祐進士   蒙化龍銅梁人,淳祐進士明蒙惠●治進士,知新興縣,興利祛弊,愛恤黎民,民甚愛之。終興化府知府,嘉靖庚戌進士。蒙大賚,賓州人。厯兵郎中,嘉靖壬戌進士,蒙詔南海人厯官都御史括陽宮音,鄭穆公子豐之後,以王父字為氏周豐施子旗,伯石子。歸州田
60
豐卷卷將祭請田焉弗許,卷怒而徵役,子産奔晉,子皮止之而逐豐卷豐㸃魯人孟氏之御    豐衍宋人
61
豐謹御史大夫
62
五代豐進周宣衛使
63
豐儀乾道六年,以左朝請大夫倅嚴州。豐稷相之,鄞人,嘉祐中進士,元符中,拜左諌議大夫、御史中丞,擢禮部尚書,首論蔡京、章惇,貶海南團練副使,安置台州,卒七十五。建元追復學士,諡曰清敏。稷三居言責,毎草疏,必密室子亦不得見,退焚稿未嘗以時政語人。其所薦士,如陳瓘、陳師錫、鄒肇皆知名當時。
64
豐有俊宅之,四明人。稷,四世孫。登青樓,見小娼,疑故人女,累目之,女亦悟。酒罷,留宿女,羞澁良久,曰:「豐官人識妾否?」詰之,果故人女。豐曰:「某所以留者,以坐間不得,問也,宜各寢,必有以處汝」。娼遂退。豐與京尹有舊,明日以白尹,且曰:「某僅有錢八千,從公更貸二百千嫁之」。尹嘉其義,即取入府厚奩具擇良士嫁焉。尹即王宣子佐也,朱熹同科進士第一
65
豐存芳公茂,清敏公孫也,為太平州倅。宋端宗景炎元年二月,蒙古兵至,知州孟知縉謀以城降,存芳諫不聴,詈之,知縉引蒙古兵屠其家,同死者十八人,卒方義竊其八嵗,孤禮長于民間,傳至曽孫淳甫,洪武中,以賢良薦,仕至監察御史。
66
豐至》紹興四年進士     豐翔嘉定五年進士豐芑嘉定十三年進士    豐●紹定三年進士豐安常明州人,元豐登第
67
豐寅初復初,鄞人,博學䔍行,恥事胡元,隱居句章之墟。洪武十七年,徵為國子司業,後上書諌觀燈,謫徳化縣學教諭,以身迪人,建文壬午,棄官,躬畊卒,年百五嵗,所著有《古易略說》,贈徵仕。
68
郎兵科右給事配滕氏,亦百嵗餘。
69
豐慶文慶,寅初子第,正統己未進士,授兵科給事中,遷右給事中,與林聰、葉盛、高棣等諫景帝南城及易儲事,言甚凱切,乃詔繫獄。七年,英廟復辟,陞河南左叅政,論周府內官不法事,上嘉之,陞本司右布政使,廉聲大著。㑹奉表入賀,墜馬傷足,時年五十,乞致仕。所著有《古易筮法、簡菴集》,子「耘」,字用勤,居士以禮律,身雖造無少渝官湖口學訓導,乞終養歸,以子熈貴封奉直大夫、右春坊諭徳,著《家禮便宜《唐詩續音》藏於家。
70
豐畹當塗人,永樂舉人
71
豐載江西安福人景泰進士
72
豐熈浙江鄞縣人,●治一甲進士、翰林學士子坊正徳鄉試解元二甲進士酆、京兆宮,音周文王所都,國名,子酆侯之後。酆舒赤狄,潞子嬰兒之臣也。晉景公之姊伯姬,潞子夫人也,舒為政而殺之,傷潞子目。晉伐之。或曰:酆舒有三雋。伯宗曰:狄有五罪,殺舒,以嬰兒歸。
73
酆伸之淳安人,紹興進士   酆康廬陵人,知英州酆洪陸川人。洪武初,任御史  酆海江西人正統進士酆初固始人,宣徳中任九江府教授
74
始平宫音。周文王十五子,畢公高之後畢萬封。魏食采馮城,因氏,又望出潁川上黨周。、馮郝。楚大夫宋惠施奔楚,懷王受之,馮、郝勸勿受,王曰:「善」。乃封惠子而納之邪!
75
馮簡子鄭大夫能斷大事,鄭國將有諸侯之事,與之禆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簡子始斷。馮長,驪山人,周宣王時為柱下史,觀天文之變,乃退隱攝生,遇鄧真人,授以靈書,功行垂成,復遇彭真人,授以太上隱書,遂得仙術。平王二十年春,昇化而去。
76
馮亭韓上黨守時,秦白起伐韓,拔野王上黨,路絶亭,與其民謀曰:「鄭道已絶,不如歸趙。趙被秦兵必親韓,韓、趙為一,則可以當秦矣」。卒降趙。馮去疾為秦丞相,馮無擇為秦將,馮敬為魏騎將,皆亭之後也。
77
馮瓘魏人躡屫蹻而見孟嘗君,彈劒鋏而歌孟,嘗君不悅。後孟嘗君廢,諸客皆去,獨賴馮瓘得復其位。
78
、馮唐趙人為中郎署長,嘗言雲中守魏尚有功而削其爵,帝納之,使唐持節赦,尚復為雲中守,拜馮唐為車騎都尉,子馮遂中郎,孫亦竒士
79
馮楊魏郡人,宣帝時為●農太守,有子八人,皆為二千石,趙魏問號曰萬石君。馮煥安帝時,幽州刺史疾惡太甚,怨者詐為詔捕煥,煥上書自訟,詐者抵罪。馮元興字子盛,肥鄉人。少有操尚,就學通《禮傳》,有文才,領孝廉,對䇿高第,為御史,進侍講、尚書,授《杜氏春秋》於式乾殿。元興嘗為摘句,儒者榮之。後被廢,為《浮萍詩》以自喻曰:「有草在碧池,無根緑水上」。脆弱惡風波危微苦驚浪。㝷徵赴闕,以母憂還家。卒,贈齊州刺史。有文集一百卷,傳於世。
80
馮勤楊之曽孫,光武時為郎中,精勤盡忠,賜爵闗內侯,遷尚書令。母年八十,詔給扶上殿,帝謂諸王曰:「使馮勤貴寵者,乃此毋也」。
81
馮奉世子明,上黨人。初學《春秋》,涉大義,善兵法,持節進擊莎車,威振西夏,賜爵闗內侯,奉世前後十年為折衝宿將,時論歸之。子潭、野、逡、立參,俱有名。
82
郪人。初為成都令,立文學,學徒八百人,開稻田八百頃,治有異政,累官至越雋太守,避梁冀隱居,作《易章句》,恬然自終。
83
馮野王奉世次子,為隴西太守,以治行高入為左馮翊,遷大鴻臚。元帝嘗稱其剛強堅固,皎然無欲。
84
馮立字君卿,通《春秋》徙西河上郡,與兄野王相代為太守,民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治相因。循聰明賢知惠。吏民政如魯、衛。徳化均周公,康叔猶二君」。
85
馮信,犍為●道人。公孫述累徵,托以青盲,避不出。述敗,乃盥洗更祝曰:「世適平目,即清」。光武召之,㑹疾,卒。
86
馮緄巴郡宕渠人。少學《春秋、司馬兵法》。安帝時,舉孝廉,累官車騎將軍。平長沙、武陵蠻有功,賜錢十萬,不受,官至廷尉,終於家。弟兄清白,有至行,子鸞舉孝廉,為郎中
87
馮魴,南陽人拜郟令,賊圍縣,舍魴力戰,光武嘉之,曰:「此徤令也」。累官司空,賜爵闗內侯。馮異公孫,潁川父城人,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事光武為主簿。光武徇河北,值王郎兵起,乃馳至饒陽蕪蔞亭,天寒,衆飢,異進荳粥至南宮,乂進麥飯,至信都,拜偏將軍。異為人謙退,諸將論功異,獨坐大樹下,軍中號為「大樹將軍」。後封陽夏侯。
88
馮良南陽人,少作縣吏,恥在廝役,因壞車殺馬,裂衣冠而遁,積學十許年乃還,志行高潔,鄉黨以為儀
89
馮衍,杜陵人,野王孫。㓜有竒才,大志,不戚戚於貧賤,嘗作《顯志賦》以自勵,仕為陽曲令。建武中,因日食,上書陳八事,明帝甚重其文,深加器焉。
90
馮豹仲文,以詩書春秋教麗山下語曰:「道徳、彬彬,馮仲文事。後母孝謹,舉孝廉,拜尚書郎,累遷武威太守,徵為尚書。
91
三國馮習休元,南郡人,隨先主入蜀,為領軍,統馭于猇亭,死難晉。馮素弗慷慨有大志,雄傑不羣,任俠放蕩,不修小節,盛藻竒之,曰:「吾逺求騏驥」,不知近在東隣,何識子之晚也!」
92
馮紞安平人,博涉經史,識悟機辨。初仕魏,為魏郡太守,入晉,累遷御史中丞,終㪚騎常侍南北。馮道根廣平人,事母以孝聞。郡召為主簿,不就。聞梁文帝起兵,率鄉人從之,為驍騎將軍,攻戰有功,進爵為伯。能檢御部曲,所至不敢騷擾,戰勝未嘗言功。
93
、馮伉魏州元城人,為醴泉令,著《諭蒙》書十四篇,後為散騎常侍,領國子祭酒,選宰相。徳宗曰:「前使澤潞,不受幣者,其人清可用也」。遂授伉。
94
馮中徳樂至人,博學能文,有醇雅之操,後進,爭效慕之,不復進取,子婿孫皆登科第馮海仁雞澤人,事親居喪有至行,為鄉人所稱
95
馮立廣州都督不事家産,衣食不求贏,嘗見貪泉,曰:「此豈隱之所酌耶?吾雖日汲,庸易吾性哉!」在職有惠愛。卒於官
96
馮盎髙州,涼徳縣人,始祖馮業,自北燕浮海奔宋,居新會。自業至孫融,世為羅州刺史。融子寳,為髙凉太守。盎,寶之孫也,隨宋康令。時潮城等五州獠叛,詔盎擊平之,拜漢陽太守。隋亡,或勸盎自王盎曰:「吾居越五世矣,常恐忝先業,尚敢自王哉!」武徳中,授髙州總管,封宋國公。貞觀中,盎入朝,諸洞反,敕盎帥兵征之,其獠悉平,二子知、戴知式皆刺史。
97
馮元常相州人,舉明經及第,閨門雍睦有禮法,神龍中旌其家曰「忠臣之家,天下髙其節」。馮元淑俊儀令不挈妻子,俸餘給貧窮,右善人,人稱神明。
98
馮河清京兆人,徳宗幸奉天,時河清為涇原判官,與知州事姚况集將士大哭,激以忠義,發甲兵輸行在,由是軍聲大振,拜清安定郡王。
99
馮祥興虖都人,兄弟三人,皆英武。唐廣明中,黄巢䧟長安,嘗募士勤王,累功為將軍,二弟沒於陣,奉㫖歸圖、盧光稠,被黎破家,隂刺之,投屍羅溪,數月不化,鄉人以為神,遂葬溪南,且立祠祀之。馮行襲正臣,均州人。山南盜孫喜欲襲均州刺史吕曄行襲,時為州校,隂選勇士,●乘小舟逆喜,紿云願為前導,喜信之,乃留其兵江北,獨行襲潛,行喜為行襲所殺,山南節度使劉巨容表為均州刺史,昭宗拜行襲為昭成節度使。
100
馮萬石聖厯初第進士,大定初,中嫉惡科。神龍初中,才髙位下科,景雲中中懷能抱器科,開元初重考及第。六年,中超羣抜類科。十三年,考判入第,十六年又入等。二十六年,中文詞壯麗科,凡九登科選
101
馮昭㤗鄂州刺史志氣剛勁,不畏強禦,異政風行。馮道明徐人謁雍陶時陶為簡州牧,呵曰:「馮公素昧平生」。道明曰:「誦員外詩仰員外」。徳遂吟曰:「閉門客到常疑病,滿院花開未是貧」。陶延上坐,歡狎如平生與之友。
102
馮宿拱之,正元中,陸䞇主司試明水賦,宿入第一榜,多天下孤雋偉傑之士,號「龍虎榜」、馮定字介夫,宿弟,與兄同第進士,名播戎、夷,仕至左散騎常侍,從弟審、寛皆擢進士,審國子祭酒,寛為起居郎,並以文學推重
103
五代馮延魯、南唐人鋭於仕進,然喜言高退事曰:●宗賜賀監三百里鏡湖,今得賜●武湖,亦足遂意。徐鉉曰:「上豈惜一●武湖,恨無賀知章耳」。弟延已,正詩子,僎、侃、儀、价、伉入宋取第」。
104
馮暉魏州人,晉天福中,拜義成軍節度使,鎮靈武,推以恩信,部族懷惠,止息侵奪,然後廣屯田以省轉輪,民不加賦,管內大治,撫綏邊部,凡十餘年,恩信大著
105
馮道,字可道,瀛州人。少以孝謹聞。唐莊宗時,始貴仕晉。漢、周官皆將相,不擇可否。為人簡儉寛●,滑稽多智,後封瀛王。
106
馮令頵、歙州鹽鐵院判君禆將樊思藴作亂燒營,而火及令頵第,叛卒皆釋兵救火,其得人心如此。
107
馮京當世,江夏人,式之子也。㓜雋邁不群,父常取其所誦書題其後云:「將作監丞、通判荊南軍府事馮京」。式既退,十一年舉進士,自鄉試至廷對俱䇿名第一,為將作監丞,通判荊南,如式之言。
108
時人謂式為知子。宰相富弼,京之婦翁也。京拜翰林學士、知開封府。韓琦為相京數月不一見之。琦謂其傲,以語富弼,弼使往見之。京謂琦曰:公為宰相而京不妄詣公者,乃所以重公也,豈曰傲哉!」論王安石為政,更張被謫,後以太子少師致仕,諡文簡。
109
馮瓚禮臣,厯城人。父知兆,後唐司農卿。瓚以蔭補秘書郎。厯漢、周,累官集賢院直學士。宋初,轉兵部郎中,善談論,有吏才,太祖甚寵之,擢左諫議大夫。乾徳三年,充樞宻直學士、知梓州。時蜀亡命者為盜,瓚擒斬其首,餘黨千餘,並釋之。趙普忌其才,密奏其短,流沙門島,太宗復用之,官至大理寺卿。
110
馮拯道濟,河陽人,少以文謁趙普,普見而竒之,謂曰:「子位與夀,他日若我也」。太平興國三年及第,為探花太守。詩曰:「二三千客裏成事,七十四人中少年」。仁宗朝同平章事,封魏國公,諡文懿。馮熈載,西安人,元符初進士,累官中書侍郎,與時相王黻不協,罷知亳州。馮元道宗,南海人,舉進士,為江陰尉。㑹詔擇明經舉學官,為國子監直講。真宗詔元講易泰卦,因推君道至尊,臣道至卑,而能上下交感,所以輔相天地,裁成萬物也」。真宗悅,除龍圗閣。馮如晦。安,岳人,舉進士。范純仁帥環慶時,有訟純不法,詔獄寧州,命如晦往訊之,力辨其誣。富弼、韓縝有詩述其事。
111
馮山安岳人,熈寜末為秘書丞,通判梓州,鄧綰薦為臺官,山以不諳新法,辭不就,退居二十年。范祖禹薦於朝,官至祠部郎中致仕,卒。
112
馮安國彥修,順昌人。少力學能文,行誼尤高,時行舍法,非王氏之學,不取安國,因晦迹於家。建炎中,范汝為據富沙,籍民降附,安國不屈死,時人義之。
113
馮光戩安岳人李順之亂已平,諸將縱殺附降光,戩白大將楊瓊止之,自是降者日以千數。馮去疾。理宗時知興國軍,開定本四書於滄浪亭,號興國本。
114
馮犮能南部人官至中書門下平章事,一月間上封事數十挺諌不避朝,野憚之馮洽深之,大冶人。朱文公門人,手錄性理諸書,誦說不厭
115
馮仲曄知丹稜縣。元兵入眉州,曄死之。
116
馮檝知瀘州,紹與間,詔海外四州與免經界,檝抗疏論其不便,於是瀘叙州、長寜軍皆得免,瀘民甚徳之。
117
馮澥,山之子,登進士,厯官入朝,以言事再謫。靖康初,召為左諌議大夫,累遷尚書左丞。紹興中,以資政殿學士致仕。澥為文師,蘇軾論西事,忤蔡京。郡人張庭堅以言事斥象州死,妻子流離,澥力振其家
118
馮時行當可,巴縣人。紹興狀元與朱松、曽開等極言和議之非,秦檜忌之,出知左州,諷使者摭述其罪,遂不仕。
119
馮康國遂寧人,為太學生,負氣節。苖劉之變,張浚治兵平江,先遣康國至杭州說折二凶。及浚宣撫川、陜,辟為主管文字。
120
馮繼業大名人。㓜敏惠有度量,仕為靖難軍節度使,改鎮定國軍,吏民立碑頌其遺愛。太平興國初,贈梁國公。
121
馮椅字竒之,都昌人。性敏博,學舉進士,官至江西運幹,既而家居授徒。所著易、書、詩、語、孟、太極圖、西銘輯說、孝經章句、喪禮小學,孔子弟子傳》,《讀史記及詩文、志録,合二百餘卷。
122
馮初心字夢得,將樂人,篤志博學,涉畧經史。理宗朝,厯官給事中,遷禮部尚書,居官恪謹,時號名臣。
123
馮去非椅之子,淳祐初進士,仕為宗學諭,丁大全為左諌議大夫,三學諸生叩閽言不可,下詔禁戒,詔立石三學,去非獨不肯書名碑下,未㡬以言罷歸。
124
馮行已字肅之,元豐五年,與富弼等十三人為耆英㑹,馮詩云:「自愧櫟樗非逺器,詳知齒髪亦遐年」。
125
馮平宋致和中與杜衍、王煥、畢世長、朱貫號「睢陽五老」。馮允中字作「肅」,邵武人,從學朱熹所論,懲創後生妄作之。●甚善,熹多許之,嘗名其居曰「見齋云。馮大亮、見樵叟八人,各出枬木一枝,才五六寸。曰可栽亭中樹徑尺則家財百萬,旬月而樹凌空,金玉自至。
126
、馮延登萍鄉人。舉進士,為詩文,皆有律度。興定中,累官國子祭酒。正大末,假翰林學士承旨,使元,被留使降,不從,髠流豐州。後放還,厯禮、吏二部侍郎。汴京䧟,投井死。
127
、馮文舉什邡人。舉進士,為雲南儒學正提舉。時明氏攻雲南,文舉謂妻馬曰:「我元進士,蒙厚恩,今軍至,有死無貳,汝光州馬中丞子孫,其從之乎?」馬氏曰:「官人既去,吾生亦何益?」遂皆自縊時人。
128
義之
129
馮子振攸州人,博洽經史。其為文,當酒酣耳熱,命侍者二三人,潤筆以俟子振。㨿案疾,書隨紙多少,頃刻輒盡。仕為承事郎、集賢待制,號海粟
130
馮珵,字允莊,陘陽人。貢入太學。一夕夢母病,覺心惕,明日即馳歸見母,果母病之,日自是遂奉母不仕。往郊,得遺金及布坐以待之。所著有《五經正議》、《四書》、《中說》等書。
131
、馮國用定,遼人,器量恢豁,喜閲孫武子,嵗甲午,與弟勝率衆來歸,上問定天下大計,國用對曰:「金陵帝王之都,願先拔金陵以定鼎,然後命將四征,倡仁義以收人心,天下不難定也」。上大悅,俾
132
居惟幄預機密,遂定渡江之計,取金陵國用最先登,累功為親軍都指揮使,卒,追封郢國公,子誠左都督,有將畧。
133
馮勝國用弟,襲兄爵。陳友諒䧟太平,勝率敢死士復之,從上克江州,陞都䕶,伐張士誠有功,陞右都督,北伐,屢克捷,留守汴梁,進克闗、陜西,平吐畨征哨,極於西北,封為宋國公。
134
馮冕孟縣人,洪武初,以儒士任亳城縣丞,有廉能聲,用薦陞春坊賛善。九年,遷刑部尚書。馮靖字寓安,績溪人,純篤富問學,領宣徳,丙午鄉薦,拜臨城教諭,士多造就,陞監察御史,時挾西罕東等畨以易茶馬而譁,朝命帥兵往相機宜,夷民咸裂口咬指而服,嵗乙巳,閩㓂鄧茂七既授首,其黨呉金七等據政和,偽號九龍大王」,承命經理其地,設竒擒獲,械送京師,詔加祿一級、文綺寳鏹之錫,陞浙江按察副使,廉能之譽,益著成化,乙酉,懇疏乞骸以歸。
135
馮俊,字士彥,宜山人。天順庚辰進士。初授刑部主事,厯員外郎中,折獄,以仁恕聞。成化己未,擢福建按察副使。建寧衛指揮楊畢者,席勢貲以私憾殺數十人。有懼其箠楚而詐死,入棺以茍活一時者畢知其狀,即令舉火焚之。閩之上官以畢東楊學士孫多庇之,負寃者咸飲,恨無所控訴。俊臨其地,親自訊問。旬日獄具,疏上其事。憲宗震怒,即刑畢,籍滅其家。厯陞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提督松藩諸軍事。●治丙辰,俊卒於官。孝宗嗟悼,遣官諭祭,有司營葬。俊天性剛毅,遇事敢為,精敏絶人。居官日久,惟圖書數篋行李,蕭然有如寒士。
136
馮貫大用,蠡縣人,天順甲申進士,厯刑部尚書。馮●慈谿人。父高,年失明,病在牀蓐凡十五年,●事之惟謹,家素貧,每食必備甘旨。里人王鐸素重●,迺之家塾,毎有珍味,●輒不食。鐸覺之,必先餽其父,然後饌●。●始食,父有老婢,臥病,為奉湯藥,如事所生。或訝之,●曰:「吾父存日賴其周旋忘之,是忘吾父,吾豈忍知!」縣賈奭雅重其行,欲訴以聞,●曰:「此子行之,常若以希褒錫」,是市名也,力辭。
137
馮傑秀夫,直●,涿鹿人。登●治丁未進士。初為諸城知縣,有才幹,尋擢臨清守。興學振俗,賉窮擊悍,發奸擿㐲,見事風生,一無留滯。後陞四川按察副使,征冦,死於節民,立去思碑。
138
馮清字汝陽,宛平人。●治癸丑進士,厯侍郎。
139
馮厚良載,慈谿人。坦易不設機穽,別號坦菴先生,三月而孤,比長,事毋至孝。舉明經,授學官,厯遷淮王府長史。嘗集《文翰類選》,大成凡一百六十三卷,以資啓沃。善詩文,多著述。有洪菴藁、中都藁》、《南陽藁、測蠡管,見《春秋卑論》,藏於官。
140
馮吉亨,字伯通,慈谿人。操履純篤,徳性温恭。由進士試兵科給事中,辭不就,乞補教職,授龍泉教諭。澹泊自守,立教有法,約人以禮,士風丕變。比九年考績,將遷,又辭,改青州教授。守身訓士,一如龍泉,學者翕然宗之。致仕歸,隱於慈湖之南,稱湖南居士,年八十一而卒。
141
馮忠,字原孝,慈谿人。少孤,力學,工詩詞古文。第進士,為刑科給事中,轉員外郎,奉使陜西。使回,陞忠為揚州。守忠蒞官,不事炫飾,政簡而肅。轉彰徳知府。郡有韓魏公祠,舊為僧尼所據,忠逐而復之,勒文以記旹,謂其文可並羅池廟碑。所著有《松樵集》。
142
馮續平度人,由進士授兵部主事,時山海闗巡撫非其人,續劾罷之,改戶部,監通、徐二州租稅,總管薊東邊儲,以廉能稱,自總戎而下,薦留者章數上,㑹內艱歸,服闋,賑陜右,饑民賴以安全。擢山西右布政,累遷甘肅巡撫都御史。
143
馮涇伯清,慈谿人。性孝友。登第後,以外艱歸,哀毀骨立。埋葬事必誠必信,事母惟謹。仲兄病,躬為治藥,不忍一日違。服闋,授禮部主事,轉員外郎。居官淡泊,不異寒素。大宗伯毛公署其考曰:「無華之性,惟誠惟篤,有立之志,克慎克勤」。武宗南狩,涇偕其僚諌,上怒,罰跪五日,杖之於朝,傷重而卒。今上嗣統,憫念忠義,特令有司優恤,給米喪葬。
144
馮志行甫,慈谿人,清方寡諧,出守汝寜,豪滑歛跡。武宗南狩,蹕次不常榭,報所至皆儲上供物,又前途賄諸嬖倖,志獨不為●備具簡,不致珍異。既取道維,●帑無虛費,竟以勁直忤上官,得河東轉運,不踰年,遂歸市宅,僅容身布衣藿食,●如也。
145
馮惟徤字汝至,臨朐人。方弱冠文名,嶄嶄起聲,聞士林戊子領鄉薦,七上春官,不第。既齟齬於時,竒思徤氣,溢為詞章,詩賦得之漢、魏騷選為多。近體似開寳以上名家書啟誄,賛超軼峻。整使出晉、宋人口,皆成竒語。至於敘記諸篇,命意深厚,敷言爾雅,不類文士之詞。所著有《陂門山人文集》若干卷。
146
馮衢,字遂亨,烏程人。嘉靖間,以嵗貢授巢縣訓導,為人質直剛方,見人有過,即面正之,無瞻前顧後之慮。有同僚徐姓者,指甲太長,即取刀翦之,有門生張姓者,衣袖太寛,即取刀裁之,上司聞之,以其能正風俗,稱賞不已,奬勵語曰:「裁徐!」同僚長指甲,以其不近人情,去張門生大衣袖,以其暴殄衣物,致仕歸有司,敦請鄉飲,力辭夀八十三而終。
147
馮履祥字君徳,慈谿人,生七八嵗,即警悟,好讀書。嘉靖壬子,補邑庠弟子,員嵗丙辰四月十一日,倭賊卒犯縣,履祥隨父出奔,賊逼斷父左手,且裂其背,履祥以身蔽之,泣訴曰:「此吾父也,願無加害,寜殺我」。賊竟刃之死。其妻袁氏遁於靈山,時孕已彌月,迨十七日夜,夢一紅面神告曰:「爾夫為父死,不可使無後,吾當與汝一子産」。時無恐,次日,婦果生一子,又值倭冦將入,賊馬皆止,策之亦不前,賊不越竟而回,一方稍輯,人謂「靈山驃騎大將軍」,神威之庇與得兒、夢符,葢履祥、孝感所致云。
148
馮惟訥汝言,臨朐人。嘉靖戊戌進士,厯官陜西左布政使。博學有文,與弟惟重、惟敏咸以才士目之。
149
馮堅洪武初,任南豐典史,上書言事稱旨,擢為左僉都御史。馮庸字定之,蘭州人。敦徳尚行,通《春秋傳》、《子、史,手不釋卷,國家典故,一一手録成帙。言談必根道義行,檢必循禮義,恬靜自守,不事干謁。
150
馮貴,字孟敬,武陵人,性剛直,平生以忠義自許,第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彈劾無所忌,陞交趾布政司左叅,議夷酋黎利叛,勤設方畧,屢著竒勛,與黎利兵對敵,奮不顧身,力不能支,乃曰:「忠臣不事二君,有死而已」。遂遇其害。洪熈元年,贈交阯左布政使。
151
馮誠浮,梁人,永樂進士,知香山縣,威而不猛,寛而有制,大得民心。擢監察御史,厯湖廣按察使馮昱,字景陽,山東濮州人。成化中,為河南副使。時藩府承奉有卞姓者,頻出督租,至縳民妻孥而裸辱之,民積怨將作亂,昱乃單騎率數卒縳卒,數其罪,仍疏於朝,詔以法治之,民乃安。
152
馮允中執之,郴州人,起家甲辰進士,擢監察御史。按兩淮能振憲度,洗宿蠧籍,籍有聞,繼按蘇松節費,裕民民咸徳之逆,瑾用事,怒其守正不阿,矯旨逮獄,文致厥罪,免歸,因致疾卒。在楊刻晞髪集自序有「君子嗜義而殞身,小人貪得而茍免」之語,人謂其允蹈之云。
153
馮榮華亭知縣,賊䧟華亭,榮不屈,被囚。王師既復華亭,主將以其民從亂,欲屠之。榮力爭曰:「民由迫脅,必欲加兵」。榮請先死之。主將義其言,從之。民得免死。
154
馮震慈谿人,嘉靖中,拜監察御史,按治湖廣,持憲體,恤刑獄,公明正大,不為烜赫之政,而吏民畏服,豪右歛迹,以名御史稱。
155
馮祥蒲州人,輕財好義,擯斥佛老,冠婚喪祭亦遵朱文公家禮,鄉人咸取則焉。薛文清贈以詩云:「忽從囂襍見真淳,誰道今人不古人,四海毎宗朱氏教」一門嘗接孟家隣,此可以知其人矣。馮世雍,字子和,江夏人。生而穎異,博洽羣書,才情贍麗,工書及詩,尤善為古文辭。弱冠第嘉靖進士,累官吏部郎中,出守臨安、徽州二郡,有惠政,雅好恬退,家居二十年,足跡不至公府,人咸慕其文學,而重其高潔焉。
156
江陵宮,音楚,鬻融之後。又黃帝有熊氏周。熊渠子。楚人夜行見卧,石以為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復射,矢躍開。熊宜僚。楚人白公勝欲殺子西,謂石乞曰:「市南熊宜僚,可當五百人」,石乞告之,固辭。承之以劍不可,勝曰:「不可」。利誘亦不威,剔去之也。
157
熊喬字伯峯,舂陵人。初平中,辟為曲江長雍容,蒞事聴覽如流,詔拜騎都尉。熊尚零陵人,拜綏民校尉,又領曲江,居五年去官,尋詔拜騎都尉。
158
三國熊僧循徵士
159
熊睦呉尚書
160
熊逺字孝聞,豫章人,少有志尚,朝臣勸帝親征,杜弢逺,嘗上疏諌止,㑹弢平,拜從事中郎,累遷至散騎常侍,帝毎歎其忠。
161
南北熊安生植之,仕齊為國子博士,通五經。周使尹公正,問禮質疑,一一演說,聞周主入鄴,遽令掃門。已而果幸其家,執手同坐,給安車駟馬,留宿內省,乃歸。
162
熊襄南齊人,著《齊書》,名為《河洛金匱》 熊衮為魏尚書,以孝感天雨錢三日唐。熊曜、南昌人,剛直有詞學,與逹奚珣、王淮為文章之友,開元中,進士及第,為貝州叅軍。熊執易為右補闕時,裴延齡得幸,徳宗欲遂以相執,易疏論之,以示拾遺歸登,登動容曰:「願竄吾名。雷霆之下,君獨難處」。
163
熊望寳厯登科
164
、熊皎號九華山人。工詩早行云:「山前猶見月,陌上,未逢人。山居云:「深逢野草皆為藥,靜見漁人恐是仙」。
165
熊大經嘉定間,為建陽簿,視篆之始,迎親未至,遣使馳香炬,慶親庭八㐮之夀,自製《酹江月》一曲》以獻
166
熊節端操,建陽人,甫十嵗,讀《易》,日誦二卦,即知問難。慶元中,廷對條陳三徳累官通直郎,有牲理羣書。
167
熊蕃叔茂,善屬文,長於吟詠。宗王安石之學,分章析句,極有條貫,築堂名獨善,號獨善先生。熊本伯通,鄱陽人。慶厯間舉進士。神宗曰:「熊本有文,當遂興誥命。除知制誥。孫彥詩,宣和中第進士。
168
熊克子復,逺之孫,建陽人,著書有九朝通畧、中興小厯官制新典、帝王經譜、壻王克勤狀,其行實曰:文有顔延之錯綜之工,史有陳夀敘事之長,牧民得曹參清靜之旨,制行適徐公通介之常。熊飛,東莞人,有武畧,善騎射,時宋末勤王,附文丞相麾下,斬元將黃世雄,復廣州。元將呂師䕫兵至飛城谷,戰敗,赴水死。
169
熊義山安鄉人,累官萬戶。至正間,倪文俊兵至,執縣尹張繼和,義山、保障、黃山一縣獲安。越二年,文俊襲執之,逼使速降,義山罵不絶口,文俊大怒,剖其腹而死。
170
熊剛大建陽人,少穎敏,從蔡淵、黄靜游,問學精専,而操志篤至。所著有《詩經註解》、《性理小學集解》。熊兆世卿,建安人,受業於朱子隱居弗耀,自號半逸子。
171
熊采建陽人,寧武州叅軍,入元不仕,學問至老不倦,著《易講義、書說,標題四書及輯翰墨全書行世。熊彦昭淳熈中佐郡事,嵗歉,發倉以賑飢民,治為江東之最。
172
熊彦明知吉水縣,隣賊犯境,彥明率五鄉民兵與戰,遇害,民為立祠祀之。熊仁瞻丁母憂,哀毀廬墓,慈鳥來巢,天厯中,旌表其間。
173
熊知至意誠,建陽人,博學工詩,天聖中,五舉不第,歸隱鼇峯,嘗觀海有句云:「岸上猶哀懼,舟中爭得安」。又趣下觀燈云:「樓臺上下火照火,車馬徃來人㸔人」詩,頗得唐人之趣。
174
熊明來豫章人,咸淳進士,授實慶僉判。國亡,遂隱居教授,講明經義,考古篆籀文字,調律吕,協詩歌,以興雅樂,學者稱為天慵先生。
175
熊復,豐城人,以五經教授鄉里,四方來學者常數百人,以明經舉進士者衆,著春秋成紀,以惠後進。熊凱南昌人,精義理之學,以明經開塾四十餘年,時稱遥溪先生。子東造詣,尤高逺,從游者益衆。同邑熊良輔授學於凱善屬文,所著有易傳集疏、風雅遺音、小學入門等書。
176
熊鼎伯潁,臨川人。洪武初,召論樂忤旨,鼎奏曰:「樂和不在外,求實在人主一心。君心和則天地之氣和,樂亦和矣」。太祖嘉之。宋濂薦鼎可傳東宮,授翰林學士。
177
熊槩吉水人,永樂進士,厯官左都御史,鋤治豪強,剛方不撓,為時名臣。熊鍊學淵,進賢人。宣徳,庚戌進士,厯陞湖廣提學僉事。秉性剛直,不避權勢,以正本惇行為先,士民畏愛。後遷廣西布政司叅政。
178
熊尚初宣徳間,任福建泉州府,㑹鄧茂七猖獗,鎮巡檄以監軍賊勢逼境,閩帥危懼,尚初歎曰:「受命一方,本以安民,寧一人受害,無致下民受殃!」遂單騎出城,為流矢所中,卒。有司嘉其忠,配享忠臣廟。
179
熊景,字開甫,南昌人。成化己丑進士,授刑部主事。屬部多大獄,部長史鞫之,恒為閹,䜿以出入,景執法一不為動。擢廣西僉事。都御史朱節檄景:當潯、桂諸猺猺人類而獸性動,必以死逞靜,則跧㐲不見蹤跡。景乃陰遣人商服負鹽抵猺,所猺不疑。集問虛實,答曰:「吾商人也,不知新按察司何人?然見其方具器若古壺狀者十數,實石其中,室以巨木,計曰:猺出降出庸發此,不然,當破大藤峽者也」。猺人懼,白酋首即日請降。尋以母老告休。
180
熊繡汝明,道州人。成化進士,厯都御史。操勵廉潔,自甘蔬布。憂去,平居山中,生事蕭條,俯仰益恬。贈尚書,諡莊簡。
181
熊翀光州人,成化進士,厯南京刑部尚書,與熊繡齊名。熊浹字說之,南昌人,正徳進士,厯官吏部尚書,忠誠直。亮為太宰,執法不阿,因論箕仙不足為崇信,削籍,卒。隆慶間,贈少保,諡恭肅。
182
熊蘭天秀,南昌人,正徳進士,授行人,擢御史,逆濠將敗,宻與同年御史蕭淮言之,遂發其謀,濠果反,不踰月敗。
183
熊坡涇陽人,字塋之。貢士性孝,母疾,籲天,願以身代。沒廬墓,父喪亦然。有烏巢樹,有狼守廬,至旦始去。盜至,知其孝,遺布二端而去。
184
熊汲引之,南昌人。嘉靖丙戌進士,厯官刑部郎中,法家稱為明允。以部灾,左遷台州推官,厯知湖州府。慈詳誠慤,不事矯飾,而政尚平恕,百姓愛戴之。終廣東布政司叅政。
185
熊桴,湖廣武昌人。嘉靖進士,授太倉知州。當佞奴之變,有斬獲功,陞蘇松兵備僉事,血戰屢捷,厯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蘇松立生祠祀之
186
燉煌,角音共工之後,避仇改為「洪」,又望出宣城、豫章三國洪矩宣城人廬江太守
187
、洪經綸、徳宗建中元年,命為河北黜陟使,父與起居舍人。祖察,本姓●氏,居常州,改姓洪。洪子輿睿宗時為侍御史,姜晦時為中丞,諷子輿劾韋安、石子輿,不從。
188
、洪湛上元人,㓜好學,五嵗能詩,舉進士,通判夀許州,知容、郴、舒州,真宗時,凡五使西北議邊要,有文集十卷。子鼎,中進士,官至度支員外郎、直史館
189
洪師民豫章人有四子,俱負才名,號「四洪。黃,山谷甥。長洪朋字●父,有詩句句可傳。次芻,字駒,父第進士,放蕩江湖,不求聞逹,詩千餘篇,有《前後老圃集》。靖康中,為諌議大夫,坐事貶海上。次炎,字玉父,登第於元祐末,試吏於紹聖初,顯於宣和,貴於紹興,官至著作郎、祕書少監。重聴上曰:「世人皆聾於心,臣獨聾於耳,心則了了,惟上所使」。次羽,字鴻父,元符末入黨籍,遂終其身。紹興間,朝廷官其一子
190
洪皓,字光弼,樂平人。少負竒節,有經畧四方志,博學強記。政和間,舉進士。建炎初,假禮部尚書使金,留北十五年,不為少屈。還,陞徽猷閣直學士、提舉萬夀觀。以忤秦檜,安置英州,後徙袁州,卒,諡「忠宣」。
191
洪渥臨川人,舉進士,有文名,監城茶塲以死,清貧,不能歸葬其孥,遂家於麻城洪忠仙遊人。慶厯初,貲造風亭、沙溪等凡七所,校書郎陳高紀其事。蔡襄使本路,以勞續奏,敕賜本軍助教,蠲其役。孫範,大觀中登第。
192
洪适皓長子㓜穎悟,日誦三千言。紹興間,與弟遵同中博學宏詞科,擢秘書省正字。後秦檜惡皓,适亦論罷。檜死復起,嘗總領淮東軍馬錢糧,究心調度,饋餉無闕,官至尚書右僕射、兼樞宻使。卒,諡文惠。
193
洪遵皓仲子刻志苦學,試制科中魁選,擢袐書省正字。紹興末,拜起居舍人,後知平江,金人由海道窺二浙,助副總管李寳禦之成功,孝宗時,拜同知樞宻院事,後知建康府,有恵政,以資政殿學士、提學洞霄宫,卒,諡文安。
194
洪邁皓季子,亦中博學宏詞科。紹興末,假翰林學士,使金書,用敵國禮,金人怒,鎻使舘,後得還。孝宗即位,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後知建寜●州,紹興皆有善政,以端明殿學士致仕,諡文敏。
195
洪清臣直侯,長溪人,建炎進士,為人篤厚誠慤,居官以清白著聞,時邑有火災,清臣黙禱于中庭,既而四隣皆燼,其家巋然獨存,人以為清操所感,官至朝散大夫、知邵武軍。
196
洪天驥逸仲,晉江人。淳祐進士,任建寧尉。發奸摘㐲當官,無所回撓,每以文章課邑士,士皆知所向。方累官知潮州。
197
洪芹适之曽孫,端平間舉進士,為大學博士,遷將作少監,屬詞臣無可上意者,宰相程元鳳薦之,兼翰林,權直祕書少監,累官禮部侍郎、中書舍人,立朝慷慨敢言有節量。
198
洪造丹陽人,舉進士,授歙縣尉,方臘亂,造拒之,為賊所殺,璽書褒羙之洪彦華字叔炳,淳安人,天資樸茂,學問該洽,登淳熈進士,居常自晦,言行如一,蒞官治民,専務徳化,其宰茶陵,值嵗歉,悉心撫字,民無流亡。時真文忠公,徳秀嘗薦之,累官至朝請大夫、知興化軍。
199
洪琰叔毅,淳安人,與弟璞同登紹熈元年進士。琰主南陵,薄理縣事,嵗旱,郡官履畆不以實,飢民嘯聚,琰從容麾散,尋遷盱眙司法。青平盜起,琰致渠魁斬之,盜即潰散,改清江,决獄如神,人咸服之。
200
洪璞字叔玉,淳安人,仕為鎮東節度推官,陳備邊八䇿,楊慈湖薦之曰:「守官數十年而無屋可居,舉家三百指而無田可養」。其廉介如此。兄琰,亦有學行稱。
201
洪擬丹陽人,舉進士,宣和中為監察御史。時蔡京用事,擬中立無所附㑹,後遷至吏部尚書,卒,諡文
202
洪興祖字善慶,紹興中,與孔端明、張炳、周林四人俱召試,上覽䇿曰:「興祖讜,直當第一」。遂與孔並除秘書省正字,張周與諸州學官
203
洪中孚休,寜人,為成都縣簿。鵰門蠻叛,蜀帥以屬中孚,中孚親呼酋長,諭以禍福,令自歸服,人以謂其膽大於身,後以龍圖閣待制致仕。
204
洪彥昇字仲逹,樂平人,元豐間登進士第,累遷殿中侍御史,孤立任言責,論蔡京朋姦誤國,及論何執中、呂恵卿等條摭其過,後遷給事中。
205
洪咨䕫字舜俞,於潛人。嘉定初進士,厯官監察御史,論權歸人主,政出中書,天下未有不治。又言講明聖學六條。進刑部尚書、翰林學士。
206
洪天錫君疇,晉江人,寳慶進士,累官端明殿學士,卒諡文毅。天錫言動有凖繩,居官清介,臨事是非,不可回折。弟天驥,登淳祐進士。
207
洪文撫建昌人,六世同居。宋太宗賜其家御書飛白一軸,曰「義居人」以賜之,命弟文舉為江州助教,又旌其門
208
洪沂慶厯初,知都昌縣,教民以陶瓦代竹,民安物阜,政事一新,邑人為立坊,名曰新政元。洪儁,饒州人,皓之裔也,授江州路建昌令,再授廣州路清逺令,知世代將,易掛冠不仕,儁四子:二女過淮訪舊經,蘄之黃梅悅,山水環秀,買田築室,隱居於此,子孫世家焉。
209
洪堪字子與,淳安人。登洪武進士第,授監察御史,以年少辭,俾冠豸暫歸●長。永樂初,召入臺彈劾,不避權勢,風節凜然。同寅有遺雙白鷴者,堪卻以詩曰:「白鷴本是山中物,何事飛來到栢臺」。其
210
廉介類如此。
211
洪英實夫,懷安人,永樂中㑹試第一,學問宏肆端謹,著稱厯官左都御史。洪鐘字宣之,浙江錢塘人,永樂進士。正統中,以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總制四川軍務,諡襄惠。洪璵淳安人,永樂進士,吏部右侍郎,毅然以進退人才為己任,人不敢干以私。
212
洪祥士高,黃梅人。性渾成,無疾言遽色,事親孝養,備至服勞,終身不怠。父友璋病癘,延年餘起臥粥餌,衣被垢穢,必躬治之,未嘗解帶於左右。祥喜讀書,明義理,死生利害,了無凝滯。值暴雨,或勸急行,笑曰:「不免一身濕!」年九十七終里閈,評祥有隱徳,因號曰隱徳洪先生。
213
洪鍾季和,崇仁人,四嵗能書「大」字,舉神童,補翰林秀才,年十八,舉永樂進士,授中書舍人,陞禮部員外郎,年二十七卒。清才不夀,士林惜之。子熊,進士
214
洪順字遵道,懐安人,永樂進士,改庶吉士。引見,上親勉以立志進學,授刑部主事。仁宗監國,稱其廉潔持法,厯按察使。
215
洪弼士直,嚴州人,璵之孫也。景泰二年進士,授監察御史,擢湖廣按僉。適常徳、辰、沅飢,都御史白珪檄弼賑濟,募民分粟,仍給牛種,多所全活。靖州猺叛,弼設畫經畧,擒其首惡,餘黨悉平。遷福建按察使。
216
洪範》字邦正,金谿人,成化進士,●治中,知嘉興縣,有才畧平易簡當,若不任事者,一遇事明,徹如氷玉,敏捷如神明,鋤強抑弱,廉靜寡欲,大類楊繼宗,人歌之曰:「洪令楊守承前啓」。後終提學副使种,河陽宮,音仲山甫之後,避「仇」改為「种」。
217
、种暠字景伯,洛陽人。父遺財三千萬,暠悉以賑恤宗族邑里之貧者。順帝時,舉孝廉,為侍御史,糾奏稱職,累遷南郡太守,入為大司農。㑹匈奴寇邊,擢為度遼將軍。暠誠心撫綏,由是●人順服卒。
218
之日,邊人咸為發哀,單于入朝,望見墳墓,輒哭泣祭祀。
219
种岱字公祖,暠之長子,好學養志,舉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种拂字應伯,獻帝時為太常。李傕、郭氾之亂,長安城潰,百官多避兵,拂揮劒而出,曰:「為國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凶賊,兵刃向宮,去欲何之!」遂戰而死。
220
种劭字申甫,獻帝時為侍中,董卓惡之,出為益涼刺史,㑹父拂戰死,竟不之職,曰:「我父昔以身徇國,吾為臣子,不能除殘復怨,何面目朝覲明主哉!」遂與馬騰等共攻傕、氾以報其仇,軍敗,皆死。种輯越騎校尉授宻詔誅曹操。
221
种放明逸,洛陽人,七嵗能文,與母隱終南山,以講習為業,從學者衆,太宗召之不起,賜錢養母,母卒,復賜錢帛助喪,召授左司諌,寵賚甚厚。尋乞歸山,後數召至詢間,據經以對,頗多,禆益從祠。
222
汾陰拜工部侍郎,徙居嵩山,祥符入年一日晩,起服道衣,聚諸生列飲,取平生所作文藁焚之,酒數行而逝,夀六十不娶,無子,贈工部尚書。
223
种世衡放兄子,字仲平,少尚氣節,以放蔭補將作監主簿,嘗知青澗城及環州,以控夏人,在邉數年,積穀通貨,善撫養士卒,以故得人死力,及卒,羌酋臨者數日,青澗及環人皆畫像祠之,子詁、諤、診皆有將材,時號「三种」。誼,其㓜子也。孫朴、師、道、師中亦為名將。
224
种詡洛陽人,初為吏部郎,清白勤慎,卒於官。子放种詁字太質,世衡子,以父功録為天興尉,累轉西東左藏庫副使、知原州,羌人犯塞,詁禦之,斬首數百級。後知鎮戎軍,熈河師十萬道境上,須芻糧,詁皆給之。
225
种諤子正,詁之弟,以父任累官左藏庫副使。延師陸銑薦知青澗城。時夏人四萬衆坌集,傳城而陳,諤鼔行而出,追擊二十里,俘馘甚衆,遂城綏州。
226
种誼字夀翁,諤之弟,熈寜中,兄詁入對,神宗問家世,命誼以官,尋知岷州,鬼章誘殺宋將,後益自矜,大有窺故土之心,誼上疏請除之,詔誼與姚兕合兵出討,羌迎戰,擊走之,鬼章就執,轉西上閣門使、康州刺史,官至保州團練使。
227
种朴,諤之子,以任右班殿直,累遷熈河蘭㑹鈐轄、兼知河州。時蕃部叛屬羌阿章入冦帥,胡宗回使朴討朴至州,纔二日,以賊鋒方鋭,且盛寒,欲姑徐之,而宗回馳檄至六七,不得已,遂出兵,羌知朴來㐲,以待朴,遇㐲,首尾不相應,朴殊死戰,為賊所殺,事聞,贈雄州防禦使,官其後十人。种師道字彛淑,世衡之孫也,知兵有謀。宋靖康中,金人圍城,師道以河東、河北制置使將援兵至闕入對,為戰守之計,除同知樞宻院、京畿宣撫使。
228
种師中,字端孺,世衡之孫也。徽宗時,奉寧軍承宣使為金人所襲,五戰三勝,既而敵悉衆攻,左右軍皆潰,師中獨以麾下死戰,身被四鎗,力疾鬬死。詔贈少師,謚曰莊愍。
229
种師閔行營使
230
种養正鄱陽人,永樂舉人訓導 种善高城人,永樂舉人,龍門教諭种祚冀州人,正統中,永州府推官
231
种雲龍咸寧人,舉人,正徳中,任南宫知縣,廉靜有為,民甚徳之終,南陽徵,音陸終之後,以王父字為氏,又望出濟南漢終萇高宻令。     終寵:丹陽人。延康中,南郡太守
232
終軍子雲,濟南人,辨博能文,武帝朝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初,軍步入闗闗,吏與繻軍,曰:「大丈夫西遊,終不復傳還」,弃繻而去。後為謁者給事中,建節東出闗闗,吏曰:「此前弃繻生也」。累擢諌議大夫,後使南越,卒,時年二十餘,世號終童。
233
終郁杜詩有賀終明府郁詩
234
終慎思苦《志》「力學犮董儲以書薦於士人之富者不遇取書歸。董啟云「魯箭高飛」,謂聊城之必下,秦都不害懷,趙璧以空歸」
235
終往祕書舍人
236
終其功。城固人,永樂中以譯字生,任鴻臚寺簿使朝鮮。江陵羽,音茙,姓同。齊人戎夷之後,又望出扶風周。戎州。衛莊公上城見戎州曰:「戎虜何為是?」戎州病之,告簡子因圍衛,莊公出奔漢。戎暘功臣,栁丘侯
237
戎昱荆南人,至徳間以文召登進士衛伯玉辟為從事,嘗著元戎出塞詩,京兆尹李鸞欲妻以女,命改姓,昱拒之。德宗建中間,厯、任、辰、處二州刺史。
238
戎益順徳人,紹興間任平江,值嵗飢,勸率上戶,得上戶米一萬七千有竒,民賴以生明戎廉江都人,洪武初貢士何源訓導。 戎府夀州人,●治中安陵知縣,嘉靖間舉人,戎國振,寜波人,任知州。戎來賓,寜波人,任通判。
239
許昌
240
南北業鐇許昌人,滁州刺史
241
叢蘭山東文登人●治進士,南工部尚書。 叢佳字彦夫,如臯人,嘉靖貢士,淳安學訓導、叢文蔚南錦衣人,隆慶戊辰進士,任烏程縣知縣,卒於官
242
萬厯間,中書舍人叢徳叢文光叢文輝俱蘭之後。
243
望出汝南,今䂊章、東莞多大家,其在豫章者,有哀景元守豫章,因家焉。後三子避亂居寧都,賜姓●五代。●愉寜都人,本哀姓,仕南唐,以慶賀不便賜姓。●官至檢校禮部尚書。南唐降宋,去官歸山明。●世用。嘉靖乙酉,南昌哀世用以哀姓中式上疏請從賜姓。厯涪州知州後●一貫中,嘉靖辛酉舉人,嘉靖己未進士。●貞吉,號洪溪,南昌人,歴官南京兵部尚書。
244
●時徹,南昌人,中萬厯己、夘經魁●,允元南昌人,中萬厯戊子舉人宫,太原羽音竒,虞大夫宫之竒之後。乂望出河東周宫之竒,虞,人也,晉荀息以垂棘之璧與屈産之,乘假道於虞以伐虢之竒,諌曰:虢,虞之表也,輔車相依,唇亡齒寒之謂也。公不聴之,竒以族行。晉滅虢,遂及虞」。
245
宮滔孔子曰:「獨居思仁,公言仁義,一日三復白珪之玷,是宮滔之行也」。漢宮崇瑯琊人,順帝時上神書》百七十卷
246
南北宮延和魏人
247
宫志惲。河東令,殿中侍御史。
248
宮詠齊州人,登第    宫聲海州人明宫好禮莒州人,洪武中,以人材任雩都縣知縣,長於幹濟。宫志永樂間,魚臺知縣為人廉能,善於撫字,後以秩滿邑人,再四奏留之。宫敏。日照人,永樂舉人,府通判。  宫聚正統間,總兵征雲南思機發宫端。夀州人。正統間,山東都司。
249
宫顯樂至人,成化中舉人,知渭南縣,愛民不為皎皎之行,百姓愛戴宫安山陽人,累官廣東按察僉事,持憲嚴明,致仕歸,囊槖蕭然,家居十餘年,足不及公府,都御史王竑雅重之。
250
太原羽,音魯大夫叔弓之後,以王父字為氏漢弓阯光祿勲     弓林安陵人,與方望立孺子嬰
251
三國弓翊,博陵太守曾孫逸,唐陳倉令生羲之、逵之,羲之,徳州刺史,生志和志。●志元:彭祖志●,陳州刺史,生嗣。宗,禮部員外郎。嗣業,洛州司馬。志元,右金吾將軍、相州刺史。彭祖楊府長史、蒲州刺史。
252
生嗣初嗣說,嗣初為雍州司功。
253
弓藎宣徳間舉人,任知縣固始人 弓弼江浦人。正徳中,清豐縣教諭弓元大方,江浦人,正徳間進士,仕御史
254
同。
255
同典閔晉寜人
256
同谷威縣人
257
五代同善前涼將軍
258
同恕。奉元人。祖昇,父繼先,皆博學能文,恕學無不該,仁宗以國子司業,三召不起,嘗以太子賛善,召至,厯陳古誼,後拜集賢學士,以老病辭歸。
259
同清長安人,永樂中舉人,授翰林五經博士同蠡交阯人,正統間,任邵武知縣,廉慎愛民,鯁直不阿同子俊四川人,宣徳中巴陵知縣。 同庸宣徳間舒城縣教諭同邦彥華州人,正統間,開平衛經厯
260
平昌宮,音楚。元王子紅侯,劉富之後。明紅尚朱陽曲人。正統中,任鄖西縣丞
261
西河商,音巴大夫食采,通州,因氏焉明通仁本。香河人,宣徳中任山西朔州判官
262
贊皇宫,音漢,充申仙人充向之後。
263
充虞見《孟子》
264
充申
265
㐲羲之後魯僖公毋須句國風姓女,故曰成風。上古風后黄帝時為侍中    風胡識劒人
266
大鴻氏之後
267
鴻聊魋衛大夫
268
《鴻安》成都人,與嚴君平友善,作《君平誄》云:「無營無欲,澹然淵清明」鴻佑樂安人,成化中任樂昌丞  鴻通萬厯間,廣東廣州衛千戶鴻逵㑹同人見《姓苑》
269
中期,秦昭料魏將如耳無能,不如芒卯之賢。左右皆曰:「然」。中期,撫琴而對曰:「王之料,天下過矣」。漢中昌。  中猛   中涫   中●
270
中翁游。 中寄:   中京少府
271
272
忠譚
273
忠仲簡洪武初,任刑部郎中  忠●交城人,宣徳舉人忠嶽北流人。嘉靖中,海豐丞
274
275
工里彈。
276
工稑大觀人,成都進士   工祖孫眉州人紹興進士
277
攻生單。
278
279
功景》見《風俗通》
280
南陽宮,音
281
隆俊邵武人,永樂舉人   隆成利津人,宣德中舉人,南宮縣知縣。隆英利津人,舉人。宣德中,知南宮縣事。敦朴節約,有古循吏風。時有神武二衞指揮,持牒至縣,占地下屯,公絶不為禮,毅然爭曰:「吾縣無隙地,惟吾㕔事前地乃隙耳。此外皆吾民,常業不敢聞命」。二使知其廉介,不可奪,乃舍之而去。擢監察御史。
282
隆琦利津人,成化中泰興縣知縣 隆錦貢士●治任,山東諸城縣知縣。官氏,志茙眷氏改為茙氏。
283
春秋茙律
284
呉郡商,音崇。文虎,周文王滅之,以國為氏。唐崇穎開元登
285
崇齊鮮遂寜人,端平進士  崇禧嘉定進士崇大年靜之,景祐進士,慶厯中知青田縣,民貧無以納和,買州符追縣吏,大年悉令●冬熟納足,民感其恵政
286
崇剛,揚州衛都指揮使靖難兵起,剛練兵繕濬城濠,兵至城守,晝夜不解甲。同列懷二心者,忌剛不敢發,後被執,不屈而死。
287
崇高當塗人。永樂間,貢士任知縣
288
289
蟲達功臣曲成侯
290
山陽,即童也,或從人以別其族也。漢、僮尹丹陽人,舉孝廉,拜交阯刺史。 僮和蘇州刺史能匡俗信民,遷武陵太守,三國僮芝丹陽人,廬陵太守
291
本肜字改為肜
292
肜浩乳源人,永樂中三水縣學教諭  肜鎧懷逺人,正徳中南昌千戶肜澄成化間,泉州千戶
293
與同同。
294
仝希顔洧川人,洪武舉人  仝兟祥符人,永樂舉人。仝宇泰州人,洪熈舉人。   仝●襃城人,宣徳舉人任教諭仝鎣安邑人,●治間舉人。
295
仝寅山西安邑人,少瞽而聴警學京房易占,斷多竒中名,聞四方、正徳間,客游大同,上皇北狩,遣大監裴當問寅,寅筮得《乾》之初九,奏曰:「大吉可以賀矣。庚午中秋還,駕後七年必復辟。已而悉如所言,石亨有他寅,力止之,錦衣指揮盧忠誣告南宫,請卜於寅,寅以大義叱之曰:「是大凶!」兆忠大懼徉,為風狀二事,尤為人所敬服。
296
嘉靖間,湖州府通判仝祉,睢寜人。  嘉靖間,真定府通判仝寵,洧川人。蓬。周封支子於蓬州,因以為氏。
297
蓬球北海人,出酉陽雜爼
298
周有衆仲,衆父因以字為氏周。衆仲。言州吁必敗。
299
舜七友,雄陶之後,以名為氏。望出廣陵周。雄陶舜後
300
雄飛眉州人。政和進士
301
302
冲敬
303
《姓苑》云:人姓。
304
音童,出直音
305
見姓苑,史記有崧,極●子。侗。見韻㑹。
306
扶,風切,譙國宮音見。《姓苑》與三江逄字二音。芃見《姓苑》
307
曹公孫封于鄸
308
音東《出海篇》,直音
309
音嵩《出海篇》直音
310
音雄,見直音。
311
音風,見《千姓篇》
312
南康宫,音祝融之後。
313
《神仙傳》:桐君為廬煮藥,白日飛昇」
314
《萬姓統譜》巻一
URN: ctp:ws19855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