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蜀中廣記卷一百五

《蜀中廣記卷一百五》[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明)曹學佺 撰。
2
○畫苑記第一
3
成都周公禮殿《聖賢圖》,考雲殿在子城內南門之東,前漢文翁學宮故址,後漢獻帝興平元年甲戌,太守高眹重立舊號周公禮殿殿制甚古,低屋方柱,柱上狹下,廣與今異。制殿有板龕,護先聖像。邱文播畫山水。龕後有板壁,黃筌畫湖灘,邱畫今亡,獨黃畫存殿之壁高下三方,悉圖畫上古以來君臣及七十二弟子像。世傳晉太康中太守張收之筆,即銘劍閣張載父也。宋嘉祐中,王素命摹寫為七卷,凡一百五十五人,為《成都禮殿聖賢圖》。紹興中,席益又摹寫于石經堂,凡一百六十八人。案《續記》,可辨識姓名者一百七十三人,今貌像宛然者一百四十九人,僅存仿髴者三十二人,姓名存者六十五人。今仍紀續記姓名于左。
4
盤古。 伏羲。 神農 蒼頡 沮誦 黃帝 少昊。 高陽 祝融。 高辛 堯 舜 禹 咎繇 稷 契 伯夷 夔 湯 伊尹。 高宗 傅說 太王 王季 太伯 文王 武王 太顛 閎夭。 散宜生 南宮括 太公 周公 召公: 宣王 仲山甫 管仲。 子產。 《老子》: 蘧瑗 孔子 顏回 閔損 《冉耕》《家語》作冉有。 冉雍 冉求 端木賜。 卜商。 樂咳 仲由 有若 宓不齊。 原憲 商澤 曽參 《南宮韜韜《史記》作「括」。 公冶長。 言偃 《公西箴》箴《家語》作減」。 顏高《高家語》作刻。 公西赤。 樊須 宰予 高柴。 任不齊。 漆雕開。 顏噲 冉孺 漆雕徒父家語,無「父」字 榮旂旗家語》作「祈」。 《奚容箴》家語,無容字。 澹臺滅明 琴牢 廉瑀 施之常。 公伯寮。 秦商 秦非。 「后處後家語作「石」。 石作蜀作家語作「子。 邽巽巽《家語》作「選」。 《巫馬施施家語》作「期廉潔」。 梁鱣 燕伋 孔忠 商瞿上家語無「上」字 鄭國 曹恤 公晳哀晳《家語》作西。 壤西赤《家語》作「穰駟赤」 顓孫師。 原元籍家語無「元」字 公肩定家語無「定」字。 漆,雕哆哆」,《家語》作「侈」。 曽點點史記作「箴」。 公祖勾茲《家語》無「勾」字 步叔乗。 左人郢家語》無「人」字 顏無由【由《家語》作繇】 司馬耕。 顏祖祖《家語作「相」。 申儻儻家語》作績 秦祖 伯虔 顏幸 鄔單《家語》作「懸亶」。 叔仲會 公孫龍。 冉季。 秦冉。 公良孺 狄黑 李氷 蕭何 張良 叔孫通。 陸賈 漢文帝 賈誼 文翁 漢武帝 董仲舒 公孫宏。 倪寛 司馬相如。 王吉 蕭奮 戴勝 匡衡 王尊 李彊 莊君平 劉向 揚雄 漢光武 鄧禹 張堪 張湛 桓溫 劉平 鍾興 第五倫。 廉范 班固 黃昌 種暠 馬融 李膺 高眹。 陳寔 服虔 陳紀 鄭玄 諸葛亮 龎統 董和 費詩 譙周 鍾繇 王肅 羊祜 張華 杜預 王浚 夏侯湛。 喬智明 範廣 王尊 謝安 桓石虔
5
已上元費著《成都志》所載。其曰《續紀》者,宋王剛中《續成都古今記》也。今學宮惟存孔子及七十二子像,又摹宋本而重刻云。
6
《益州學館記》云:「獻帝興平元年,陳留高眹為益州太守,更葺成都玉堂石室東別創一石室,為周公禮殿。其壁上所畫上古盤古、李、老等神,及厯代帝王之像,梁上畫仲尼七十二弟子及三皇以來名臣耆舊,云是西晉太康中,益州刺史張收筆古有《益州學堂圖》,今已別重妝,無舊迹矣。齊永明十年,成都刺史劉悛再修玉堂禮殿,靈宇嚴肅。悛弟瑱,善畫,性自天真時推妙手于殿,畫仲尼四科十哲像,並車服禮器。
7
張彥逺《名畫記》云:《益州學堂圖,昔畫古聖帝賢臣七十子,後代又増漢晉帝王名臣及蜀之賢相牧守,似東晉時物。
8
王羲之《與周益州書》,知有漢時講堂是漢何帝時,立此知畫。三皇、五帝以來備有畫,又精妙,甚可觀也。彼有能畫者,不欲因摹取,當可得否?信具告」。
9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云:漢文翁學堂在益州,昔經頹廢。後漢高眹復繕立,併畫古人聖賢之像及瑞物於壁。
10
靖康初,資縣令盧法初建惠逺堂,摹禮殿人物,圖繪堂中。紹興中,黔江學築東西序亦繪七十子像,子壁俱本。志威逺志云:縣西十里伏羲洞石壁上,鐫有伏羲、神農等像,旁有碑,亦苔蝕,不知何代物。
11
《輿地紀勝》云:「蘭登山洞中有嚴君平刻像,此山在南部縣西四十里,三面峻拔,俯瞰西河。嚴君平常隱此後於谷母岩上仙,去「曽有朝遊蓬漢暮宿蘭登」之句。
12
桓譚《新論》曰:「蜀人掦子雲因眾儒之說,天以為葢常左旋,日月星辰,隨而東西,乃圖畫形體行度,參以四時厯數,昏明晝夜,欲為世人立紀律以垂法後嗣。
13
張華博物志》云:「蜀郡太守劉褒,畫雲漢圖,人見之覺熱,又畫北風圖,人見之,覺涼。褒漢桓帝時人。
14
劉涇王稚子石闕記》:石闕上下有衣冠、鳥獸等像,僅可辨。氣韻精簡,過於顧、陸」。
15
漢王稚子闕兩角有斗,又作重屋四壁,刻神像、人物、牛馬之類,今已漫滅。出《新都縣志》。
16
王渙墓二石,闕高各丈餘,望之,儼一方柱,但有觚稜與■〈廠外者,內〉㢝,覆頂耳,毎面闊不及二尺,上層人物下層,牛馬有人控馭之盤,旋繞柱宛,若游龍,皆凸欵也,右闕漫滅殆盡,左闕對墓,一面正北存人物,衣冠生動如天人者三,其餘人馬花卉,猶隱隱可辨。
17
忠州臨江縣巴王廟,前有丁房,雙闕對峙,廟庭高可二尺,上為層觀,飛簷裴𧙪,四旁多刻車馬人物,左闕上為雙扉,其一扉㣲啟,有美人出,半面而立,皆極巧妙刻,雖漫滅有漢丁、房等字可認也。出輿地碑目。
18
《吳書》曰:劉先主前後見張松法正,因問蜀中闊狹、兵器府庫人馬眾寡,及諸要害道里逺近,松等具言之,又畫地圖山川處所,由是盡知益州虛實也。
19
《華陽國志》:諸葛亮為南夷作圖譜,先畫天地、日月、君長、城府,次畫神龍,龍生夷及牛馬羊,後畫部主吏乗馬幡,葢巡行安恤,又畫牽牛、負酒,齎金寳詣之之象以賜夷夷,甚重之,毎刺史校尉至,齎以呈詣,葢南夷之俗,征巫鬼好詛盟投石結草官,常以盟詛要之也。
20
《蜀志》:亮子瞻,字思逺,善書畫,為侍中僕射、軍師將軍陸務觀跋《漢栢圖》云:此圖予家舊藏,予居成都七年,屢至漢昭烈惠陵,此栢在陵旁,廟中忠武侯室之南,所謂「先主、武侯同閟宮」者,與此略無少異,則畫工亦當時名手也。淳熈六年己亥識。
21
益州中興寺內墨池院有前漢揚子雲、莊君平、李仲元三賢畫像,宋張俞贊出《成都文類》。
22
宋祁知益州,占學宮之西,作文翁祠肖像於宁。又繪相如、王褒揚雄於東西壁,繪高眹、蔣堂於宧漏以配之。見《文翁祠記》。
23
東坡夢作司馬相如《求畫贊》,其敘曰:「夜夢嚴君平,司馬相如揚子雲合席而坐」。子雲曰:「長卿久欲求公作畫贊》,餘辭以罪戾之餘久廢。筆硯子云:「懇祈不獲已為之」。既成,子雲戲余曰:三賦果足以重趙乎?」餘曰:「三賦足以重趙,則子之太玄果足以重趙乎?」為之一笑而散。贊曰:長卿有意慕藺之勇,言還故鄉,閭里是聳,景星鳯凰,以見為寵,煌煌三賦,可使趙重。
24
綿州志:州西七里鳯嶺下仙雲觀,葢揚雄別墅也。壁刻子雲真像,乃宋王助筆。
25
漢隱士段翳故宅有畫段隱君、李真人二像出《金堂志》,不知何代物。
26
益州耆舊傳》:漢嘉州孝女叔先雄自沉於江郡縣,表上為圖像祠之。
27
《碑目云:雲陽縣有漢處士金《廣延母子碑》,但刻人物,初無文字。
28
《益部耆舊傳》曰:益州刺史董榮,圖畫譙周,像於州,學命從事李通頌之曰:「抑抑譙侯,好古述儒,寳道懷真,覽世盈虛,雅名美迹,終始是書。我後欽賢,無言不譽,攀諸前哲,丹青是圖,嗟爾來葉,鑒茲顯謨」。
29
河南憲幕何震得許旌,陽傳令工仿其事蹟圖畫於德陽縣祠堂壁間祠,亦何君所建也。出虞集《本祠記》。
30
《括異志》:成都畫師許姓者,善傳神,偶有弊衣憔悴人來求者,許笑曰:「容狀如此而求寫耶?」其人解布囊,出黃道,服鹿皮冠,白玉簮,頂冠易衣危坐,以手摩面,則童顏矣,已引其鬚應手而黑,乃一美丈夫也。許驚拜曰:「不知神仙降臨!」道士曰:「君傳吾象,肆中有求售,止取千錢」。後有識者曰:「此靈泉朱真人也」。求者輻輳,許貪,毎畫取二千,夜夢道士曰:「汝福有限,忽吾言妄取,將促而壽也」。因批其頰,既寤,頭遂偏,時人號曰「許偏頭」。
31
晉顧愷之畫《雲台山記》曰:山有面則背向有影,可令慶雲西而吐於東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盡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暎日西去山別,詳其逺近,發迹東基,轉上未半,作紫石如堅雲者五六丈夾岡,乗其間而上,使勢蜿蟺如龍,因抱峰直頓而上,下作積岡,使望之蓬蓬然,凝而上次復一峰。是石東鄰向者峙峭峰,西連西向之丹崕,下據絕磵,畫丹崕臨澗上,當使赫巘隆崇,盡險絕之跡,天師坐其上,合所坐石及蔭其磵中,桃傍生石間,畫天師瘦形而神氣逺據磵指桃回面,謂弟子弟子中有二人臨下倒身,大怖,流汗失色作,王良穆然坐,荅問而超昇,神爽精詣,俯盻桃樹,又別作王趙趨一人,隱西壁傾岩,餘見衣裾一人,全見室中,使輕妙泠然,凡畫人坐時可七分,衣服彩色殊鮮微,此正葢山高而人逺耳,中段東面丹砂絕㟧及蔭,當使嵃㟞高巖孤松,植其上,對天師所壁以成磵磵可甚,相近相近者,欲令雙壁之內,悽愴澄清,神明之居,必有與立焉,可於次峰頭作一紫石亭,立以象左闕之夾高巖絕㟧,西通雲臺,以表路路。左闕峰以岩為根,根下空絕,并諸石重勢岩,相承以合臨東磵,其西石泉又見,乃因絕際作通岡,伏流潛降,小復東出下磵為石瀨,輸沒于淵,所以一西一東而下者,欲使自欲為圖雲臺西北二面可一圖岡繞之,上為雙碣石象,左右闕石,上作孤遊生鳯,當婆娑體儀,羽秀而翔軒尾翼,以眺絕澗,後一段,赤圻當使釋弁如裂電,對雲臺西鳯所臨壁以成磵磵,下有流清,其側壁外面作一白虎,匍石飲水,復為降勢而絕,凡三段山畫之,雖長,當使畫甚促,不爾不稱鳥獸,中時有用之者,可定其儀而用之,下為磵物景,皆倒作清氣帶山下三分居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按此記自古相傳脫誤處,不得善本校之,出魏晉名流畫贊云:台在今蒼溪縣界。
32
范蜀公跋《醉僧圖》云:此本《醉僧圖》,閻立本加冠巾者黃,往道謂是顧凱之《醉客圖》。或疑蜀公得之,傳記往道,以世所傳,便謂然。今考於《畫記》等書,長康惟一《西園圖世》猶有傳摹,得者與此異甚。劉餗又謂閻令別作《醉道圖》,而《醉僧圖》亦自見於世之二說者,非也。然衣服、冠櫛、尊器皆是晉、隋間所尚,疑亦當時人所為。自是極致至於放浪沈湎,遁於真逸,似是竹林人亦嘗求於禮法,不能約束而全縱蕩者耶?此非真到醉鄉得酒中三昧,亦不應知此。其論筆力簡古、得形神全者,皆知畫糟粕爾,不可謂真知畫趣者也。出董逌《畫跋》。
33
龍門《續志》葛穉川像在蒼溪縣雲臺巖,本志亦云書岩在雲台山之東,葛稚川讀書處有稚川像在焉」。
34
《嘉州志》:楚狂接輿像古繪於歌鳯臺,中台在三峨館,今廢。又云:州治郭景純所定,今凌雲岩上鐫繪璞像者二所。
35
圖畫聞見志》,李雄有《舞鐘馗圖》,不知為誰。
36
瑩碧池在金堂縣石城山清脩寺傍,梁張僧繇故居也。僧繇毎畫滌硯於池,至今水色猶黑,挹之則清出,《蜀志》補罅。
37
南史僧繇,梁時為吳興太守,值昭明太子偶患風恙,醫不能效,僧繇乃畫二獅子密懸於青宮禁門之上。其夕,太子即有起色。
38
費著《名畫記》,唐滕王元嬰,高祖子也。善畫蝶。武德年出鎮蜀中,故王建宮詞有「內中數日無呼喚,拓得滕王蛺蝶圖」之句。《酉陽雜爼》曰:「滕王畫蛺蝶,有數名江夏斑,大海眼,小海眼,村裏來菜花子」。《唐藝文志》有《滕王蛺蝶圖》二卷。又有嗣滕王湛然畫蜂蝶燕雀,態巧之外,曲盡情理,見《唐名畫錄》。陳後山賦宗室畫詩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
39
《酉陽雜爼》云:唐李衛公畫得峽中異蝶翅,闊四寸餘,深褐色,毎翅上,有二金眼。按德裕於太和中為西川節度使,渡峽有見而作。
40
盧照鄰相樂夫人檀龕讃,並序相樂。夫人韋氏者,益州都督長史胡公之繼親也。夫人寓跡蘭閨,棲情香岫,琢磨六行,與三明而並驅,馳騖四禪,將十訓而齊駕。粵以乾封,紀歲流火,司辰敬造,靈龕奉圖,真相青蓮,皓月爭華,蚊睫之端,寳樹天倡,競爽鴻毛之際,納須彌於纎芥。嘗謂徒言置由,旬於方丈,今過其實,重宣此義,敢為讃云,猗歟實相,顯允神工,規模鹿苑,圖寫龍宮,分身諦聽,列坐談空,群天颯纚,眾寳玲瓏,彫牕引月,鏤網揺風,一窺妙境,高謝塵蒙。
41
蘇頲《淨信變相讃》云:道之元尊,洞照前劫,身也淨信,終成後業。後業伊何,暢我玄風,玄風伊何,俾我韋公。頃發皇揆,鎮于蜀國,竭心為政,盈耳頌德。哿矣夫人,繢茲群真,函遷副相,欻夭如賓,府署因脩,庭除改製,既丹既顥,或轉或翳,公則斯念,餘其載覿,幕齊舍堂,追魯壞壁,金海珠樹,清都碧虛,魂歸自此,像設如初,禽鳥不入,文翁是務,神靈所扶,文考是賦,粵幽讃者,老焉釋焉。其信受者,式護式傳。歸以戀兮來以益,現即前兮過為昔,玉江流兮錦城闢,歲永永兮綿奕奕。
42
益州長史胡樹禮為亡女造畫,盧照鄰為之贊曰:「夫鎔金逞妙,徒罄中人之產,架寳崇奢,未階大乗之化,豈若圖徽紈素,巻舒方丈之筵,表裏丹青,藻繪多林之色,獨為先覺,其在茲乎?益州長史公,道洽中孚,履黃裳以貞吉,寄隆分陜,苴白茅而渉川,猶為龜組相輝,不離泡幻之域,熊車結轍,尚迷苦愛之津,爰舍淨財,幸求多福,為亡女宇,文氏敬造,畫像等軸,征竒綃於水府,採妙色於霞莊,月面澄華,疑金雲之夜敞,蓮毫吐照,狀珠浦之晨開,花寳參差,眺鶴林其非逺,仙雲肹蠁,登鷲岩其可望,窮形盡相,陋燕壁之含丹,寫妙分容,嗤吳屏之墜筆,式揚顯福,俾讃幽魂。其詞曰:「正教東漸,遺像西至,化格三天,功超十地,偉歟大士,弘茲逺致,追慟幽途,載營檀施,皎潔霜紈,照影丹素,果發金口,蓮生玉步,地寳天花,星羅雲布,惠炬長設,迷津永渡」。
43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云:「佛堂東壁畫二聖僧,丹青未畢,大啟神,光鄰玉麈之崇輝,發金龕之實,相王勃之文也」。畫葢唐初名筆。
44
保寧志云:利州城西北渡江二里告成寺,有唐高宗,則天後真容,倚岩為樓,俗傳為阿武婆婆梳洗樓。
45
《九域志》:武士獲為利州都督,生則天於官」。今州西皇澤寺有武后真容殿。
46
黃休復益州名畫錄》:唐薛稷天后朝,仕至太子少保。文章學術,名冠當時,而好圖畫畫品錄云:「秘書省有薛少保《畫鶴》,時稱一絕。又聞蜀郡多有公畫,盧求成都記》云:府衙院西廳少保,畫鶴與青牛,并少保自眉州司馬遷移文記,今改舊制,無畫蹤矣。
47
杜甫通泉縣署屋壁,後薛少保畫鶴詩》:「薛公十一鶴,皆寫青田真,畫色久欲盡,蒼然猶出塵,佳此志氣逺,豈惟粉墨新!高堂未傾覆,幸得慰嘉賓」,曝露牆壁外,終嗟風雨頻」。
48
《益州畫錄》云:先是蜀人未嘗得見生鶴,皆以薛少保所畫為竒物。
49
薛稷在普慧寺壁畫西方變相,又自書寺額故少陵詩云:「少保有古風,得之陜郊篇。惜哉功名忤,但見書畫傳。我遊梓州東,遺跡涪江邊」。「畫藏青蓮界,書入金榜懸」。又揮西方變,發地扶屈椽」,「慘淡壁飛動,到今色未填」屈一作屋」碑,目云「在通泉壽聖寺」,葢宋改名。
50
胡氏亭畫記》:撿挍尚書司空、員外郎、賜緋魚袋郭圓撰。藝游而至者,則神傳焉。神傳者國寳矣,墨妙之於藝,又加貴焉,浮圖焰熾,今國力不能迨也。故藝之至者,雖鴻德巨儒亦伍於工徒矣。唐故宰相薛公稷畫入神品以名之重,時加貴之成都。靜德精舍,有壁二堵,雜繪鳥獸人物,態狀生動,乃一時之尤者也。吾后、帝宇之五年汙叛帖夷,萬方無事,於是大去蠱人之疾,以浮圖氏為最。詔走御史監,毀域內之祠,凡雲構山峙之宇,一時而壞,百工之名跡隨去焉。胡氏璩文而好古,惜少保之跡不存於鄉,乃摻斤挾黨力剟於頹坌之際,得人三十七頭,馬八足。又於福勝祠獲展氏子虔天樂二十五身及鄉之名工李氏感天樂十二色,皆神傳異跡,嵌于茅亭之壁,於是長者之車益滿門矣。任愚子若缺時寓蜀,壯君好事之心亡其壓覆,於是染醉毫紀,其事于石。會昌五年五月三日記今畫舊跡已沒,唯存石記在三學山廨院東北。此院是胡璩故宅。
51
吳道玄者,天賦勁毫,幼抱神奧,往往於佛寺畫壁,縱以恠石崩灘,若可捫酌。明皇令其往嘉陵觀山水,回奏云:「臣無粉本,乃記在心」。命圖之,一日而成。是時李將軍思訓亦善山川,帝亦令貌。數月方畢,帝曰:「思訓數月之功,道玄一日之跡,並皆妙也」。出厯代畫斷。
52
朱景真《名畫錄》云:明皇天寳中,忽思蜀道嘉陵江山水,遂假吳道子驛使,令往寫貌。及回,帝問其狀,奏曰:「臣無粉本,並記在心。宣令於大同殿圖之嘉陵江三百餘里山水,一日而畢。
53
鹽亭志。縣有聖像碑》、吳道子筆、趙子昂贊。
54
《蜀萟文志》:唐吳道子畫聖像、小影,尚佐均有記。
55
東坡四菩薩閣記》:始,吾先君於物無所好,燕居如齊,言笑有時,顧嘗嗜畫弟子,門人無以悅之,則爭致其所嗜,庶幾一解其顏。故雖為布衣,而致畫與公卿等。長安有故藏經龕,唐明皇帝所建其門四達八版,皆吳道子,畫陽為菩薩,陰為天王,凡十有六軀。廣明之亂,為賊所焚,有僧忘其名於兵火中,取其四版以逃。既重不可負,又迫於賊,恐不能皆全,遂竅其兩版以受荷,西奔於岐,而寄托於鳥牙之僧舍版,留於是百八十年矣。客有以錢十萬得之,以示軾者,軾歸其直而取之,以獻諸先君。先君之所嗜,百有餘品,一旦以是四版為甲。治平四年,先君沒於京師,軾自汴入淮,泝於江,載是四版以歸。既免喪,所嘗與往來浮屠人,惟簡誦其師之言教。軾為先君舍施,必所甚愛,與所不忍舍者。軾用其說思先君之所甚愛,軾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版,故遂以與之,且告之曰: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於賊者也,而況於予乎?予觀天下之蓄此者多矣,有能及三世者乎?其始求之,若不及,既得,惟恐失之,而其子孫不以易衣食者鮮矣。予惟自度,不能長守此也,是以與子子,將何以守之?簡曰:吾以身守之,吾眼可矐,吾足可斮,吾畫不可奪,若是足以守之歟?軾曰:未也,足以終子之世而已。簡曰:吾又盟於佛,而以鬼守之,凡取是者與凡以是予人者,其罪如律。若是,足以守之歟?軾曰:未也。世有無佛而蔑鬼者,然則何以守之?曰:軾之以是予子者,凡以為先君捨也,天下豈有無父之人歟?其誰忍取之?若其聞是而不悛,不惟一觀而已,將必取之,然後為快,則其人之賢愚,與廣明之焚此者一也。全其子孫多矣,而況能久有此乎?且夫不可取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乎人,子勉之矣,為子之不可取者而已,又何加焉?既以予簡簡,以錢百萬度為大閣以藏之,且畫先君像其上,軾助錢二十之一,期以明年冬閣成。
56
《銘心絕品》云:遂寧客館鎮張衍知縣家,有吳道子三教圖,蜀僧智永房有《道子慈氏菩薩圖》。
57
順慶志:府東三十里龍門寺。宋嘉定中建。上有魚藍觀,音像,臨唐吳道。子筆今存。
58
大足志縣郭外北山沿崕里許皆刻佛像。一,維摩居士,大類吳道子筆法。
59
李廌《畫評》云:李用及能畫鬼神,其體格雄贍,筋力魁壯,既無所羈束,又不專詭怪,凡為鬼神者,多以面擬金剛身擬善神用。及則不然,獨宗呉生之筆曽同畫相國寺壁,至今稱之。
60
元宗幸蜀,姜皎以藩邸舊臣扈駕至綿州,畫角鷹於督郵亭,壁甚精妙,一刺史模石豎州堂後,當時鷹隼不敢入城。後守模換去,載至城南,舟壞,沒於潭,乃嘆曰:「無功矣!」後人遂名其灘曰:「無功出本志」。
61
按:皎,玄宗時太常卿,善畫,封楚國公,寓綿州,有所畫角鷹,知名於時。杜少陵詩:「楚公畫鷹鷹,戴角殺氣森,森到幽朔觀者貪愁掣臂飛,畫師不是無心學。此鷹寫真在左綿。卻嗟真骨遂虛傳,梁間燕雀休驚怕,尚未摶扶上九天」。陸務觀《劍南詩稿》云:「姜公角鷹,在綿州錄參廳」。
62
唐明皇令畫工畫十眉圖》,一曰《鴛鴦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逺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稜眉》,又名《卻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煙眉》,九曰《拂雲眉》,又名《橫煙眉》,十曰《倒暈眉東坡詩成都畫手開十眉橫雲卻月》爭新竒,出《丹鉛錄》。
63
《益州名畫錄》:唐韋偃,京兆人。寓止蜀川,善畫馬,韓幹之亞也。杜甫歌云:「韋侯別我有所適,知我憐君畫無敵。戲拈禿筆掃驊騮,歘見騏驎出東壁。一匹齕草一匹嘶,坐看千里當霜蹄。時危安得真,置此與人同生亦同死。蜀中寺觀亦無筆跡,唯好古者收得《畫錄》,定為妙品。
64
又云:「偃畫山水竹樹人物等,思高格逸居閒。嘗以越筆點簇,鞍馬人物,山水雲煙,千變萬態。其為馬,或騰或倚,或齕或飲,或驚或止,或走或起,或翹或跂。其小者,或頭一點,或尾一抹山,以墨斡水,以手擦曲盡其妙,宛然如真。其高僧松石鞍馬,人物可居,妙上品山水人物等居,能品偃畫松,好作交枝,屈鐵之勢,古勁無倫。杜少陵作偃雙松圖詩,韋侯、韋侯數相見。我有一匹好,東絹重之不減錦繡段。已令拂拭光凌亂,請君放筆為直幹」。葢戲之也。
65
董逌跋:李太白畫像,秋水為神,春氷為質,神鋒太儁,逸氣震放。葢玉在璞而流光,金藏𨥥而著美,凝脂點漆,豈非神仙中人,瓊枝瑤樹,自是風塵外物。此葢造化之元,精含於渾淪而不得藏者,且將見有而示人,吾何足以明之!
66
夔府臥龍寺有諸葛孔明畫像,宋張震立祠時物也。詩史堂有《杜子美畫像、王十朋詩》,何人作堂畫遺像,收拾光芒榜詩史》。
67
成都草堂有少陵像,是夔府別駕何宇度所刻。
68
《陸務觀集》云:予以攝事漢嘉畫岑公參像于州壁。
69
《成都古今記》草堂寺有浣花,夫人繪像。按夫人姓任,西川節度使崔旴妾也,大厯時人,封冀國。
70
《新都志》云:「冀國任夫人真像有靈在法圓寺。後唐光啟中,寺廢為荷澤院。
71
董逌跋資州今《蜀道圖》云:「顧長康《愛嵇叔夜詩,因為之圖,而「垂綸長川,目送歸鴻」等語,灼灼在人耳目,畫之不可已也。如此。此圖,雲勢岫色,林谷明藹,皆有逸趣,非嘗厯蜀道。而知少陵詩,意者未易迨此。大觀四年二月日,書蜀山水有圖,杜少陵《題嚴鄭公廳詩「日臨公館靜畫列地圖雄劍閣星橋北,松州雪嶺東華,夷山不斷,呉蜀水相通。興與煙霞會,清尊幸不空」。
72
盧楞伽者,京兆人也。善畫明皇。駐蹕之日,自汴入蜀,名播蜀川,當代名流,咸伏其妙。至德二載,起大聖慈寺。乾元初,於殿東西廊下畫行道高僧數堵顏真卿題贊,時稱二絕。至乾寧元年,王蜀先主於寺東廊起三學院,不敢損之,移一堵於院門南,一堵於門北,一堵於觀音堂後。此三堵六身,畫經二百五十餘年,宛如也。西廊下一堵馬鳴提、婆像二軀,雖遭粉飾,猶未損其筆蹤。餘者重妝,皆昧前跡,出益州名畫錄。
73
又云:三學院舊名東廚,院門兩畔畫東北二方天王兩堵,蜀王建脩寺後,移在院內北廊下,亡失姓名,按此《楞伽》之筆。
74
古寺名筆云:成都西林院佛殿壁後彌陀佛及二菩薩、彌勒羅、漢極樂院,殿內十六羅漢,俱盧楞伽筆。
75
又:云成都保福院佛殿內羅漢一堂,亦《盧楞伽筆》,《舊記中不載,葢自昭覺改神霄徙來之物。
76
《成都記》:極樂院有盧楞伽畫跡,蘇文忠同潁濵來觀,題壁而去。
77
范至能《峨眉行記》,牛心寺有唐人畫羅漢一版,筆迹超妙,眉目津津,欲與人語。蜀寺畫胡僧推、盧楞伽為第一,今見此板,乃知《楞伽》源流所自。國初牛心後寺此壁猶存,但漫滅耳。予得之萬年僧惟淨雲。
78
《銘心絕品》云:漢州何耕道夫類元家有楞伽小本十六羅漢圖》。
79
辛澄者,不知何許人也。建中元年,大聖慈寺南畔,創立僧伽和尚堂,請澄畫焉。纔欲援筆遇一胡人云:「僕有泗州真本,一見甚竒?遂依様描寫。及諸變相未畢,蜀城士女瞻仰如雲,供養無虛日,今已重妝損矣。普賢閣下五如來同坐一蓮花,及鄰壁小佛九身閣裏,如意輪菩薩,並澄筆見存出益州畫錄》。
80
《畫品》云:成都大慈普賢閣外南壁畫佛會,一堵五如來一堵八菩薩,釋迦佛一堵,并閣後壁,文殊普賢,北畔五髻,文殊彌勒,下生北方天王,並堂內四柱、上四天王,並辛澄筆。
81
朱景元《畫錄》:王宰家于西蜀,貞元中,韋令公以客禮待之,畫山水樹石,出于象外,杜員外贈歌云:「十日畫一松,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景元曽於故席夔舍人廳見一圖幛畫臨江雙樹,一松一栢,古藤縈繞,上盤空下,著水千枝,萬葉交植,曲屈分布,不雜或枯,或榮或蔓,或亞或植,或倚葉迭千重,枝分四面,達士所珍,凡目難辨。又于興善寺見畫,四時屏風,若移造化,風候雲物,八節四時,於一座內妙之至極也。
82
唐符載劍南西川幕府諸公寫真讃序云:戊辰歲,尚書韋公授鉞之四年也。初,尚書以汧、隴殊勳拜執金吾,天子猶以為功重而報輕,俾作鎮于蜀,得自開幕府,延納賢雋焉。韋公虛中下禮,愛敬士大夫,故四方文行忠信豪邁倜儻之士奔走接武,麇至幕下,縉紳峩峩,皆一時偉人,時符子客於成都,歎其盛美,又咸得眾君子之歡,而嘗思欲讃頌之事,無由緣,殆似行佞藴,蓄浩思,殊欝欝不快也。適會有沙門義全者,善丹青,尤攻寫真,諸公博雅好事,皆使圖畫之,山客由是得書曩意,因述寫真讃十三章,使士林才彥不獨仰大府得賢之盛,抑亦欲屬詞比跡,各明其為人也。
83
李洪度者,蜀人也。元和中,府主、相國武公元衡請於大聖慈寺東廊下,維摩詰堂內畫,帝釋梵王,兩堵笙竽鼓吹,天人姿態,筆蹤妍麗,時之妙手,莫能偕焉。會昌前諸寺圖畫多除毀,惟餘此一處見《益州畫錄》。
84
又云:《浣花龍興寺《成都記》謂本正覺寺也。中堂有前益州長史、臨淮武公元衡,并從事五人,繪像俱朝服,為淳化五年兵火殘毀。
85
《南部志:裴迪,唐丞相晉公之後。宋初為新政令,因家焉。藏有晉公遺像,自撰《真贊》。
86
《名畫記》左全,蜀人。本儒家子,工畫佛道人物,多仿吳生之筆。今大慈寺多寳塔地獄,變相是也。
87
白樂天在忠州作《荔枝圖》以寄朝士,自序云:「荔枝生巴、蜀間,樹團團如帷葢,葉如冬青,華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朶如葡萄,核如枇杷殻,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潔白如氷,雪漿液甘酸如醴酪,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88
左全者,蜀人也,本自名家,世傳畫蹟寳厯中,於大聖慈寺中殿畫維摩詰變相獅子、國王菩薩變相三學院,門上三乗,漸次脩行,及降魔變相文殊閣東畔水月觀音、千手眼大悲變相極樂院門,兩邊金剛經驗及金光明經變相前,寺南廊下行道二十八祖北廊下,行道羅漢六十餘軀,又於多寳塔下仿長安景公寺、吳道元地獄變相葢,當時吳生畫此地,獄相,都人咸觀,懼罪脩善,兩市屠沽,經月不售,云全塔畫至王蜀,時令雜手,重妝已損,惟存大體。大中初,又於聖壽寺大殿畫維摩詰變相一堵,樓閣樹石花雀,人物冠冕,畨漢異服,皆得其妙,今見存。
89
趙公祐者,長安人也,寳厯中,寓蜀工畫人物,尤善佛像,天王神鬼,贊皇公鎮蜀,賓禮之,自寳厯至開成,于諸寺畫佛像甚多。會昌中,一例除毀,唯存大聖慈寺文殊閣下天王三堵,閣內東方天王一堵,藥師院師,堂內四天王并十二神,前寺、石經院天王部屬等蹟。公祐天資神用,筆奪化權,應變無涯,罔象莫測,名高當代,時無等倫,數仞之墻,用筆最尚,風神骨氣,唯公祐得之,六法全矣。已上二則,益州畫錄。
90
名筆記:中寺文殊閣畫阿彌陀佛大悲毗盧十大弟子四堵閣,外壁大悲三十七尊,法華經驗大悲菩薩四堵,東南方天王、西方天王及藥師院殿文殊、普賢、維摩無量壽,西方天王十二神共九堵,皆待詔趙公祐筆也。
91
《名畫記》:趙公祐,成都人。工畫佛道、鬼神、大慈、聖興兩寺,皆有畫壁。子溫竒亦善畫成都寺觀,多見其跡。有孫德齊,後亦知名。
92
溫竒幼而穎秀,長有父風。父歿之後,於大聖慈寺文殊閣內繼父之蹤,畫北方天王及梵王,帝釋大輪部屬、天將堂、天將部屬并梵王帝釋普賢閣下、南方天王華嚴閣上東西二方天王梵王,帝釋中興寺大殿文殊、普賢及天王部眾,並其筆見。存出《益州畫錄》。
93
古寺名筆,載大輪堂畫大輪部屬兩堵,金剛二十四尊,堂在保福院也。待詔趙溫竒筆。
94
又云:保福院門屋畫天王二堵,趙德齊筆。
95
《成都古今記》云:府衙西北有畫前益州五,長史真李太尉贊皇公記云:「益州草堂寺列畫前長史一十四人,代稱絕跡,餘嘗于數公子孫之家,獲見圖狀,乃知草堂繢事,靡不造真,昔岩野旁求,徒聞審像,嵇山高謝,唯上鎔金,孰若托之丹青,妙畫神照?然楚國祠廟,魯王宮室,暨此邦文翁舊館皆圖厯代卿相,粲然可觀,唯有慕于前良,曽莫究乎形似,與夫年代既逺,遺像猶存,入虛室而煙霞暫披,拂浮埃而瑤林斯睹,餘以精廬甚古,畫壁將傾,乃選其功徳尤著者五人。模於郡之廳所,追惟二漢台閣,皆有畫寫黃霸于定國,雖宰相名臣,不得在畫像之列,卓子師德行君子而居功臣之右,今之所取,其在茲乎?采色既新,光靈可想,儼若神對,吾將與歸,因敘其事,以貽來哲。太和四年閏二月十八日,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兵部尚書、兼成都尹、御史大夫、贊皇縣開國伯李德裕記。 按:唐節度使不帶尹則帶長史銜,非賓佐比也。
96
古寺名筆,載成都華嚴閣上節度使杜悰像,乃張逢畫,亦知名者。
97
陳皓、彭堅,不知何許人也。開成中,與範瓊寓蜀,大中年,府主杜相公悰起淨眾等寺門屋,知三人中。范瓊年齒雖低,手筆稱冠矣。因請陳、彭各畫天王一堵,各令一客將伴之,以幔幕遮蔽,不令相見。畫畢,相國與諸府寮撤其幃幕南畔,仗劍振威者,彭筆北畔,持弓奮赫者陳筆二人,筆力相似,觀者莫能昇降。大約皆宗吳道元,而傅采拂澹過之。畫法:一曰氣韻生動是也。二曰骨法,用筆是也。三曰應物,象形是也。四曰隨類,賦採是也。五曰經營,位置是也。六曰傅彩,模寫是也。斯六法者,名軰少該,唯此三人,俱盡其美。
98
范瓊,不知何許人。唐開成中,與陳皓、彭堅同時寓蜀,皆善人物,佛像,三人同手,於諸寺圖畫甚多。會昌年皆除毀,惟大聖慈者得存。洎宣宗再興佛寺三人於聖壽、聖興、淨眾、中興等寺,自大中至乾符,筆無暫釋,圖畫墻壁二百餘間,若天王佛像、高僧經驗及諸變相名目雖同,形狀各別。自淳化五年及咸平三年兵火之餘,得存三寺筆跡于後。 大聖慈寺南廊下藥叉,大將和修吉龍王。鬼子母。天女五堵,謂之十七護神北廊下石經院門。兩金剛,東西方天王。 中寺大悲院門上阿彌陀佛及四菩薩院門兩畔觀音藥師石經板上七佛四仙人大悲變相天將堂兩畔南北二方天王,文殊閣下。北方天王及天王變相。 聖壽寺大殿釋伽像行道北方天王,西方變相殿上小壁水月觀音,浴室院旁西方天王大悲院八。明王西方變相,皆大中年畫也。 聖興寺大殿,東北二方天王藥師十二神,釋迦十弟子彌勒像大,悲變相並,咸通年畫也。其中西方一堵甚著,竒工極其精妙,烏芻瑟磨兩堵設色未半,筆蹤嚴然,後之妙手終莫能繼。而聖壽、聖興兩寺,純是範筆,右二則益州名畫錄,成都古今記,藥師院連寺廊、八門兩壁畫千眼大悲及北方天王、大悲、釋迦變相四堵,天將院壁畫羅漢二軀、北方天王及天將部屬并帝釋梵王共六堵。中寺文殊閣、彌勒釋迦、西方變相、北方天王變相極樂院門外壁、散花天女,俱范瓊筆。
99
張騰者,不知何許人也。武宗末年,寓蜀,於諸寺壁圖畫亦多,會昌年除毀皆盡。大中初,佛寺再興於聖壽寺大殿,畫文殊、普賢、彌勒下生,共三堵浴室院,北對范瓊舊壁,畫持弓。北方天王一堵大聖慈寺,文殊閣下,報身如來,一堵見存。
100
常粲者,雍京人也。咸通年,路侍中巖牧、蜀粲自京師至,路公禮待之。善傳神雜畫有七賢像、六逸像、女媧伏羲神農像,立《釋伽像、五天胡僧像、孔子西周問禮像、名醫下蠱像》、《樗蒲圖》、《龍樹驗丹圖》,至今好事者收之為後學師範。又玉局化壁畫道門,尊像甚多,王蜀時修改亦頹損矣。今大聖慈寺悟達國,師真乃粲筆見存。
101
常重允者,粲之子也。僖宗幸蜀回鑾之日,蜀民請留御容于大聖慈寺。時隨駕待詔,盡皆操筆,不體天顏。府主陳太師敬瑄遂表進重,允一寫而成。內外官屬無不歎駭,謂為僧繇後身。復宣令於中和院壁寫隨駕臣寮真列爵名于左。西川節度副大制置指揮諸道兵馬兼供軍使、太師、中書令、成都尹、穎川郡王陳敬瑄、義成軍節度使、中書令王鐸、門下侍中韋昭度,檢校司徒、守太子太保鄭畋、檢校司徒鄭延林,翰林學士承旨、守兵部尚書樂朋龜,翰林學士守禮部尚書杜讓能,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崔凝,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沈仁偉,翰林學士、中書舍人侯䎖,尚書左僕射裴璩,禮部尚書兼太常禮儀使牛叢,左散騎常侍楊堪,右散騎常侍栁渉,右散騎鄭瑣,左諫議大夫李紹鰍,右諫議大夫蕭說,尚書左丞、知中朝御史中丞盧澤,給事中李輝,給事中宋旦,中書舍人鄭欣,比部郎中、知制誥蘇循,尚書右丞、判戶部張褘,尚書吏部侍郎張讀,尚書刑部侍郎、充集賢殿學士李燠,尚書禮部侍郎、知貢舉歸仁澤,行在十軍司馬、工部侍郎、判度支秦韜玉已上二十七人寫在殿上御容。前左神策軍觀軍容使、護軍中尉田令孜,右神策護軍中尉觀軍容使西門思恭,內飛龍使、知內侍省楊復恭、內樞密使田匡禮,內樞密使李順融,宣徽南院使劉景宣,宣徽北院使田獻銖、左衛大將軍石守悰,左金吾大將軍劉巨容,行在諸軍馬步都虞候趙某及諸司使副一百餘員已上,俱寫在御容後。尋授駕前翰林待詔、賜緋魚袋,駕歸韋相國、昭度為西川節制。而陳太師與監護田軍容拒命據城。王蜀先主時為行軍司馬,攻圍三年,乃以城降。既克下,王先主至寺拜僖宗御容觀繪壁,唯不見。陳田真因問寺僧,對云:「拒扞王師。近方塗抹。先主曰:「某豈與丹青為參商?」遽命重寫重允,乃挼皂莢水洗去,而風姿宛然,先主嘉賜之。常公自言:「我畫梁爛摧之外,雨淋水洗,終無剝落者」。葢其設色與人殊也。偽通王宗裕性多猜忌,惑一媵嬖,欲為寫貌,而惡人久視,謂常曰:「頗不熟視,審可乎?」曰:「可」。頃之,夫人至,拜立,斯須而退。翌日,貌其姿容短長無遺,毫髮敏妙,皆此類也。又於玉局化寫王蜀先主為使相日真容,後移在神興觀之壽昌殿矣。今大聖慈寺、興善院、泗州和尚及華亭張居士、真寳厯寺請塔天王、寧蜀寺都官土地,並其筆見存右。三則益州畫錄。 按《外史檮杌》「孟主往大慈寺觀明皇僖宗御容,宴群臣於華嚴閣下」,即此物也。
URN: ctp:ws348575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