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百川書志

《百川書志》[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三渠巴語》一巻 《宕渠唱和》一巻 順慶知府祥符張賢著
2
《南征錄》二巻 《紀行雜志》一巻 《別錄》一巻 福建巡撫副都御史江浦張瑄廷璽布政廣東時剿討。洞蠻之著也,詩文雜引。
3
《關南雜興詩》一巻
4
石淙、楊一淸著。
5
《筠軒詩》一巻 封監察御史義谿陳周仲昌著詩止三首。
6
《絅齋詩》一首 翰林侍讀陳棖叔剛,筠軒長子也。詩一百三十六首。
7
《毅齋詩》一巻 監察御史陳振叔紹,筠軒三子也。終湖廣副使。詩百二十二首。
8
《抑齋詩》一巻 贈御史隱士陳柶,叔復,筠軒四子也。詩七首。
9
《恥庵詩》一巻 浙江右布政使陳煒文耀,絅齋?子也。詩百四十七首。
10
《果庵詩》一巻
11
贈南京戶部中隱士陳瓘文政。絅,齋仲子也,詩三十四首。
12
《遯庵詩》一巻 舉人陳煒文厚,毅齋子也,詩百六首。陳煒有《恥庵集》,止「煒」字,疑誤
13
《默庵詩》一巻 太學生陳焞文盛,筠軒之孫也。詩止六首。
14
《畏庵詩》一巻 陳文熇,筠軒從孫也。詩十五首
15
《蒙庵詩》一巻 朝列大夫浙江僉事陳烓文用抑齋子也。詩一百七十九首。
16
《栢崖詩》一巻 南京戶部郞中陳墀德階,果庵子也。詩三百八首。
17
《虛窗詩》一巻 職方郞中陳達德英,蒙庵子也。詩九十三首,自筠軒以下,為閩人陳氏四世之作也。總名《義谿世稿》,南京戶部郞中長汀李堅選次武選郞中,莆陽黃鞏評點之。
18
《張弻詩》一巻
19
《陳獻章詩》一巻
20
《莊昶詩》一巻 明南安知府東海居士松江張汝弻、翰林檢討石齋新會陳公甫、行人木齋、金陵莊孔易三先生之作也。予各有其全集,此巻未詳錄出何人也。
21
《內翰林稿》二巻 成都楊愼撰。丁丑行紀五十三首,《內子寄稿》二十三首。
22
《鶴沙詩集》二巻 長白山人濟南王子謙撰。詩三十三首,文一篇,全詩無傳,此予鈔於折月窟先生者。
23
《吟覽詩餘》二巻 稱李白先生,又稱章子,雖道者流,莫詳何人也。
24
《冰崖雜錄》二巻 無名氏詩二十七首,文九首,附二首,得於殘牘。
25
《眉庵詩集》五巻 山西按察使呉郡楊基孟載
26
《月窟東行稿》一巻 雲中、折桂》、《天香》、《壯游》,東魯之作也。凡七十三首,公予師也,詩道善鳴者著述也,逸散為多。惟此巻成書係公手澤,餘俟博求集之。
27
《忠誠伯詩》一巻 榮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忠誠伯衡山茹瑺良玉撰詩九首。
28
《靑城山人詩集》八巻 太子賓客、春坊贊善兼翰林編修謚文靜呉門王汝玉撰。名燧以字行,靑城其別號也。
29
《少湖詩集》一巻
30
《金臺稿》一巻 鯨川子滄洲馬縉、孔儀奉使保定時作。
31
《秋碧軒集》五巻 南京濟川衛指揮使陳鐸,大聲著。
32
●百川書志》巻之十八
33
34
詔制。
35
《西漢詔令》十二巻 宋呉郡林虙錄出司馬班氏書,離其說,次其先後,以見雍熙之治,凡四年一章。
36
《東漢詔令》十二巻 宋迂齋四明樓昉錄
37
《國初詔令》一巻 國初至洪武三十五年頒行。
38
《兩朝詔令》一巻 《儀注》一巻 永樂。洪熙年頒行。
39
《皇明詔赦三十巻總目要略》五巻 永樂二十二年起,至嘉靖十二年,止列聖詔赦,凡三十道後之。 恩命以次恭錄。
40
章奏
41
陸宣公《制詔》十巻 《奏草》七巻 《奏議》七巻 唐宰相嘉興陸贄敬輿撰。又名《翰苑集》,共百三十九篇。代綸音伸忠悃,上格君心之非,下通天下之志。
42
《包孝肅公奏議》十巻 宋廬州包拯希仁撰。門人上騎都尉張田編。次列三十一門,凡百七十一篇。
43
李忠《定公奏議》六十九巻 《擬制誥》六巻 宋丞相隴西李綱撰。
44
《東坡奏議》十五巻 《應詔》七巻 《內制》十巻 《外制》三巻 宋文忠公眉山蘇軾子瞻
45
趙淸《獻公奏議表狀》七巻 宋西安趙拚閱道撰。
46
《司馬文正公奏議》十六巻 宋司馬光君實撰。卽溫公也。
47
朱韋《齋奏議》一巻 宋吏部員外郞新安朱松喬年撰。文公父也。
48
崔淸《獻公奏札》四巻 宋崔與之正子撰。
49
《尹和靖奏札》一巻 宋徽猷閣待制河南尹焞彥明撰。
50
《梅溪奏議》五巻 宋詹事樂淸、王十朋龜齡撰。
51
荊公奏議 內制 外制 宋荊公、王安石介甫撰。
52
馬石田章疏》一巻 元文貞公御史中丞浚儀馬祖常伯庸
53
《東湖內奏》一巻 皇明太保、大司寇平湖屠勳元勳撰。凡十五章。
54
古城奏議》一巻 皇明餘干、張吉克修自工部主事至轉貴州,布政之奏也。
55
《一庵奏議》三巻 明浙江僉事劉淸之撰。
56
《蛟峰奏札》一巻 宋淳祐狀元淳安方逢辰撰。
57
《少保于公奏議》十巻 皇明兵部尚書于謙撰。
58
《餘肅愍公奏議》六巻 皇明司馬餘子俊巡撫本部總督,所奏凡百二十八篇。
59
謝文肅公《桃溪奏議》四巻 皇明國子祭酒少宗伯、太平謝鐸鳴治撰。十五章。
60
《少谷奏議》一巻 皇明、南京吏部驗封司郞中閩人鄭善夫繼之。撰《五章》。
61
《五塢奏議》一巻 陝西參議呉郡盧襄撰。凡章
62
《武舉奏議》一巻 武宗時,在廷大臣及大司馬王瓊等并科道等官會議武舉設科、歷代因革,列為條格,疏奏之。
63
《真儒奏議》一巻 嘉靖庚子,翰林院詹事府經歷局、左右春坊國子諸臣上議前禮部侍郞謚文淸辥瑄從祀孔廟事,并禮部前後題覆啟札。
64
《山谷老人刀筆》二十巻 宋豫章黃庭堅魯直撰。
65
《東萊尺牘》五巻 宋東萊呂居仁祖謙撰。
66
《蘇公小簡》一巻 宋眉山東坡蘇軾子瞻撰。
67
《歐陽小簡》一巻 宋文忠公廬陵歐陽修撰。
68
方秋崖小稿》一巻
69
盧柳南《小簡》一巻
70
孫仲益《尚書小簡》一巻
71
趙淸曠《小簡》一巻
72
《事文類聚啟札靑錢》十巻 不題著人姓氏。以事對啟札稱呼格式,各以類聚,分三十一門,以為翰墨之助。
73
《我齋寓莆手簡》一巻 皇明蔡宗兗著
74
《內翰尺牘》十巻 宋左朝奉郞、充龍圖閣待制、戶部尚書孫覿仲益著。
75
對偶。
76
《聲律啟蒙》三巻 元博陵安平隱者,素庵祝明文卿撰。爰自一字,由七字而至,隔句各押一韻,對偶成音,響自然渾合九十首。
77
《對偶叶音》二巻 均山先生撰小異前格,合六十首。
78
《古今習對歌》一巻 前賢修撰。二十八歌,十二對,一辨音訣。
79
《詩對押韻》二巻 皇明國子學錄曲沃耿純編。次五言排律十二首,押韻一千四百八十有奇。
80
巧對便蒙》四巻 三字至隔句,各以類聚。
81
《春窗巧對類編》二巻 蒲陽曾悔軒編集一字至二十九字,該括頗多。
82
《錦雲淸嘯》二巻 皇明、鳳陽西埜尹邦憲撰。
83
歌詞
84
東坡樂府》一巻 宋文忠公蘇軾撰。止二十四闋。
85
豫章《黃山谷詞》一巻 宋太史山谷翁、黃庭堅魯直撰。六十八令,一百七十五闋。
86
《後山詞》一巻 宋彭城陳師道履常撰。
87
《無住詞》一巻 宋簡齋陳與義去非著,凡十八闋。
88
《荊公詞》一巻 宋臨川王安石介甫著。
89
《放翁詞》一巻 宋山陰陸游務觀著。
90
《石屏詞》一巻 宋天台戴式之復古著
91
草堂詩餘》四巻 《通考》云:「書坊所編,各有註釋引證,皆五代及宋人之作也」。分五十九題,幾四百闋。
92
《中州樂府》一巻 金河東元好問裕之撰本朝之詞三十六人,百有十闋。
93
《道園樂府》一巻 元雍、虞集伯生著詞止四闋,餘皆鳴鶴餘音。
94
《鳴鶴餘音》一巻 元虞紹庵著雖載本集,此巻較多凡一十二闋。
95
樵庵詞》 元劉靜修著。
96
圭塘款乃》一巻 元光祿大夫許有壬集。
97
《梅屋詞》一巻 宋進士朱子、門人程貴卿著。凡十八闋。
98
《春雨軒詞》一巻 元鄱陽劉彥昺撰。凡十公闋。
99
《風雅遺音》二巻 宋隨庵林正大猷之以六朝、唐、宋詩文四十一篇,括意度腔,以洗淫哇,振古風,更冠本文於前。
100
《皇明御製樂府》一巻 宣德年製。凡一百一十二首
101
白雪遺音》一巻 皇明三山陳德武著六十七首
102
《寫情集》二巻 大明誠意伯郁離子括蒼劉基著凡二百一十六首。
103
高太史《扣舷集》一巻 皇明太史高啟季迪撰。凡二十九首。
104
《南?詩餘》一巻 皇明侯官林廷玉撰。
105
《餘淸詞集》一巻 皇明、錢塘瞿佑、宗吉著共二百首
106
《樂府餘音》二巻 皇明瞿佑著。凡一百十二首,與餘淸相出入。
107
《誠齋詞》一巻 國朝周府殿下。
108
《紀行詞》一巻 《皇明、澹庵成始終著凡十一首
109
《鳴盛詞》一巻 皇明員外三山林鴻子羽著凡三十一首
110
《藏春詞》一巻 元光祿大夫、太保、文貞公劉侃著凡七十六首。
111
《省愆詞》一巻 皇明武英殿大學士黃宗豫著十一首
112
歸閑詞》一巻 皇明東明居士錢仁夫著詞七首,有序引。
113
《葵軒詞》一巻 皇明貴溪夏汝霖撰。凡三十九首。
114
《草堂餘意》二巻 皇明七一居士。陳鐸,大聲,次韻。
115
《賓竹詩餘》一巻 皇明武定侯郭珍著。
116
《水雲詞》二巻 宋水,雲山人。呉人汪元量大有著。
117
《眉庵詞》一巻 皇朝山西廉使呉郡楊基孟載
118
《花閒集》十巻 蜀銀靑光祿大夫、行衛尉少卿趙崇祚《弘基集晩唐五季》之詞,溫飛卿而下凡十八人,共五百首。此近世倚聲填詞之祖,過其詩律遠矣。
119
詞曲
120
《朝野新聲太平樂府》九巻 《靑城澹齋楊朝英集小令大曲七十九章,皆元人之作也。
121
雲莊休居自適小樂府》一巻 元文忠公、濟南張養浩希孟歸休時作也小令》二十七
122
《小隱餘音》一巻
123
《雲林淸賞》一巻 元汪原亨著。二集,原係一書,但次序字句小異而已。兩存參互觀之,五小令百闋。
124
小隱樂農集》一巻 南溪散人著《五令》百闋。
125
《葵軒詞》一巻 貴溪夏暘汝霖撰《五令百闋。
126
《誠齋樂府》二巻 大明、周府錦窠老人,著散曲套數,各為一巻。
127
《秋碧樂府》二巻 皇明、濟南衛指揮七:一居士陳鐸,大聲著分南、北二調小令」。從之。
128
黎雲《寄傲詞》一巻 陳鐸大聲作,附時人,三子作。
129
《松林暢懷詞》二巻 上黨郭豸汝平編。
130
《王舜耕詞》二巻 不知何許人嘲詠戲謔之作也,率多小令。
131
《滑稽餘音》二巻 七一居士,作一百四十一闋。各詠一藝業,曲盡人情物態,總十二令。
132
《蚓竅淸娛》二巻 皇明應天衛指揮陶輔著《隱樂》二令二百二十闋,餘皆雜詠。
133
《閭簷□笑》一巻 夕川老人陶輔著十二首,專詠世俗之事。
134
《盛世新聲九宮曲》九巻
135
《盛世新聲南曲》一巻
136
盛世新聲萬花集》一巻 大明、武宗正德年,人編三集,總大曲四百餘章,小令五百餘闋。
137
詞林摘艷南北小令》一巻
138
《詞林摘艷南九宮》一巻
139
《詞林摘艷北八宮》八巻 嘉靖乙酉,呉江張祿校集。以盛世新聲,博取欠精速成多誤復正魯魚損益新舊,小令百九,南調百七十有七。北調南九宮、五十三,北八宮,兼別調二百七十八,詞林之精備者。
140
《虛舟詞》二巻 皇明金吾左衛指揮張閒作,凡二十套。
141
王西樓《樂府》一巻 皇明高郵王盤著詞旨警絕,附其婿南湖近詞。
142
文史。
143
《文心雕龍》十巻 梁通事舍人劉勰撰。凡五十首,評騷賦詩頌二十七家,定別得失,體制本道,原聖曁於百氏,推窮起始,備陳其訣。如欲為文,其《可舍》諸篇末,則係之以贊,信乎世之奇書也。
144
《詩品》三巻 梁征遠參軍鍾嶸著,仲偉字也。以漢還至梁,各定評品,載作者百二十。
145
《金鍼集》一巻 唐白居易撰。撮詩之體,要為此格。詩之得訣,猶病者之得金針而愈也。
146
《本事詩》一巻 唐司勳郞中孟棨著事,因詩敘詩,以事分品列七題,粹收眾妙。
147
《貢父詩話》一巻 宋劉攽貢父撰。多及歐、蘇二公,又名《中山詩話》。
148
《六一詩話》一巻 宋歐陽永叔退居汝陰,戲作,以資談笑。
149
《溫公續詩話》一巻 宋司馬光續歐公之遺者。
150
《後山詩話》一巻 宋陳師道無已撰。
151
《東萊詩話》一巻 宋紫微舍人呂居仁本中撰。
152
《石林詩話》一巻 葉夢得著
153
許彥周《詩話》一巻 宋襄邑許顗彥周撰。
154
《珊瑚鉤詩話》一巻 宋張表臣撰。
155
《竹坡詩話》一巻 宋定成郡公周少隱撰。
156
庚溪詩話》一巻 宋西郊野叟述
157
王公《四六話》二巻 宋汝陰王銍性之撰。
158
《四六談塵》一巻 宋□陽謝伋景思撰。
159
《疏寮選詩句圖》一巻 宋高似孫《續古選集》
160
《韻語陽秋》二十巻 宋吏部侍郞丹陽葛立方常之撰。
161
《文錄》一巻 宋眉山唐庚撰。
162
嚴滄浪《詩談》一巻 宋苕溪嚴羽儀卿著列詩辨,詩體、詩註、詩評、詩考證,定詩宗旨、正變得失、議論痛快、識高格當。
163
李性學《古今文章精義》一巻 元益都子欽錄:元國子助敎臨川李塗老卿論古今文章之語凡百條。
164
《文則》十巻 宋少傅文簡公天台陳騤著評引經書定文宗旨,凡六十二條,非利場屋一時之計者。
165
《文斷》三巻 此集經書子史諸家作文法度,該括殆盡,惜乎編述者之不得分十五類,援引一百六家。
166
《文筌》八巻
167
此處原空撰人各鈔本同。
168
《詩譜》二巻 汝陽右客陳繹曾撰。
169
《臞仙文譜》八巻 國朝涵虛子臞仙著共九十九體。
170
《臞仙詩譜》一巻 《詩格》一巻 國朝臞仙製十三格,古今一百二十八體。
171
《太和正音譜》一巻 《臞仙製又稱丹邱先生。
172
《江西詩法》一巻 臞仙編。為目二十有二。
173
《詩學體要類編》三巻 國朝漢中訓導萊陽宋孟淸廉夫編。為目五十有二,雜取詩家詩話。
174
《詩人玉屑》十巻 宋菊莊、魏慶之醇甫集自有《詩話》以來,及近世評論博觀約取,科別其條。凡升高自下之方,由粗入精之要,靡不登載。詩人句法品藻,詳陳詩話,大成莫高,此玉屑也。
175
《南溪筆錄》、《群賢詩話前集 《後集》 續集 述者不傳《序》曰:「會群思以歸於正,執眾言以求乎中」。由是形諸歌詠,有警而不敢苟也。匪徒資洽,聞助劇談而已。
176
《修辭鑒衡》二巻 元人集所以為文與詩之術,次敘諸說詩為首文,後之四六附之,凡百九十餘條,俾學者知其難焉。
177
《全唐詩話》三巻 宋尤文簡公,盡唐甲子,帝王名士、方外閨秀三百二十人,各鉤其警語,摭其事實。唐人精力,殆盡於此。一代詩史也,今時罕傳。
178
《烏臺詩案》一巻 宋詞部員外郞、直史館、知湖州蘇軾時遭群小,構成詩禍,拘忌烏臺之巻案也。
179
《存齋歸田詩話》三巻 國朝錢唐存齋公瞿佑宗吉告歸田時著也。凡百二十條。
180
《都玄敬詩話》二巻 國朝太僕少卿南濠都穆玄敬著。
181
《麓堂詩話》一巻 國朝大學士長沙李東陽賓之撰。卽西涯先生。
182
《談藝錄》一巻 國朝迪功郞呉郡徐昌穀禎卿撰。其論情文辭,氣甚分明區別也。
183
《沙中金》一巻 元無著者,以全詩摘句,定為格式。
184
《詩學禁臠》一巻 元淸江、范德機集唐人詩十五首,具為格式。
185
杜陵《詩律》一巻 元楊仲宏作律止四十三首,此不知出於何人,首著一格,凡五十一格。
186
《詩林要語》一巻 元淸江子范槨述
187
《詩法源流》一巻 元人著有正論家數詩,解詩格。
188
《詩家一指》一巻 皇明嘉禾懷悅用和編集。
189
《詩家指要》一巻
190
《木天禁語》一巻 以上六種,俱相出入,當削其重複,定成一集,以便觀覽。不然,則紛無定格矣。
191
《台中文議》一巻 皇明御史顧?撰。發齋,其號也,凡四十八條。
192
《白沙詩敎》十巻 《詩敎外傳》五巻 皇明翰林檢討白沙陳獻章詩百六十六篇,南京國子祭酒甘泉湛若水輯解之外傳》十篇,凡若干條,皆詩談。
193
《吟堂博笑集》五巻 皇明葵亭居士中呉高鉉編。集諸書所載隋、陳、唐、宋婦人女子之事。會萃》一篇,分死節、勸戒、奇遇、題詠、寄情五類,著書立格,度越常情,仍係本事,以資考據。
194
《汝南詩話》一巻 皇明秦藩長史汝南強晟著紀其應接遭際之事,以代客談。
195
《月泉吟社》一巻 故宋《浦陽盟詩》、濳齋呉渭淸翁著集,立社開科,誓盟拔萃,往復編章,共成勝集也。
196
黼藻文章百段錦》二巻 宋太學生三山方頤孫編十三格,八十八篇,或選錄前文,或裁取奇妙,究意定格,提綱示奧,直指頗為詳明。雖間出古文,而專尚宋製也。
197
《文章緣起》一巻 梁太常卿任昉、彥昇集秦、漢以來聖君賢士沿革、文章立名之始,凡八十五題,自為序。
198
●《百川書志》巻之十九
199
200
總集
201
李善註《文選》六十巻 梁太子蕭統選,唐李善註。自秦、漢六朝十代人物精力,盡在此書。
202
《文選增定》二十二巻 不著姓氏。葢國朝書坊仿太子《文選》,去其事類,削其註釋巻以詩賦為首,人以秦、漢居先載作者之幾何? 粹定如貫珠,使初學易觀,人才易辨也。
203
《唐文粹》一百巻 宋太宗詔群儒輯《文苑英華》千巻,呉興、姚鉉觀其浩瀚,恐人難得纂採。有唐之作,十拔其一,謂之文粹。一代之氣運,渢渢乎在人耳目矣。
204
《唐文正宗》六巻 宋姚鉉旣成文粹,又採可和場屋者一百四十篇,謂之正宗。
205
《宋文鑒》一百五十篇。 宋呂祖謙《奉敕詮次呂以文海》一時書坊刊行,去取未精,名賢大夫尚多遺落,故奉敕次之。
206
《國朝文類》七十巻 元趙郡都事蘇伯修撰。次本朝之作,積二十年而成,有元百年,文物之英,盡在是矣。
207
《文章正宗》二十四巻 宋真德秀編。分辭命、議論、敘事、詩歌四類。正宗云者,以后世文辭之多變,欲學者識其源流之正也。
208
《續文章正宗》四十巻 明浦陽鄭柏編。西山之撰,止於五代。柏復以後世之作,續成此書。凡例一準真氏。
209
《秦漢文》四巻 自先秦至蜀,漢帝王名臣五十人,詔書表論諸文,凡百十有八篇,不知何人所集。
210
《西漢文鑑》二十一巻 宋建安石壁野人陳鑒編。集七十六人,百五十六篇。
211
《東漢文鑒》十九巻 陳鑑編集九十三人二百四十八首
212
《西漢書疏》八巻 皇明縉雲周瓘編。
213
《東漢書疏》八巻 皇明周瓘編。
214
《唐文鑒》二十一巻 皇明御史賀泰東,呉人也。仿《漢、宋文鑒》,遍閱《唐書》及諸典籍所載李唐三百年奏議、表策記賦,有關治道、裨風敎者梓之。
215
唐文類稿》六巻十五巻 梅溪王十朋選》凡一百四十七篇。
216
《古文集》四巻 皇明提學副使信陽何景明仲默選次周、秦而下文之精華八十八篇。
217
《古文關鍵》二巻 宋呂祖謙編。選七大家之文凡六十九篇,前有看文作文之法。
218
《古文精粹》十巻 不知成於何人,乃精選歷代名賢所作也。二十六體,詩詞、歌賦百二十三首,諸文八十四篇。
219
古文大全》二十二巻 不知著人與精粹少異,自戰國至我朝所載八十四人之作,每篇俱有註釋。
220
《古文會編》十二巻 明御史蒲田王希武編以諸家選本不一,難於檢閱,希武稍加增損,士林便之。
221
《古文苑》二十二巻 唐人所編,史傳所不載,《文選》所不錄之文也,為體二十有一,為編二百六十四,附七,上下千三百年。諸人文集,今亦罕傳。
222
《古文精選》一冊 《皇明人精選》八家,四十八篇。
223
《文章軌範》八巻 宋謝枋得批點選次,有大膽、小心之別,入門達道之功,凡十五家,六十九篇。
224
虞邵庵《批點文選心訣》一巻 元雍虞集伯生批,選韓、柳、歐、曾、蘇公父子之作,不具別體,止序記三十篇,以啟後學著作之初也。
225
《文髓》九巻 宋進士磻州周應龍標註韓、柳、歐、蘇五家文七十四篇。
226
《皇明文衡》一百巻 新安程敏政編。選我朝名公著作。其間載有聖道、治度、詔誥、表章、書詩、禮樂、詞賦、碑銘、序文、形物、議論諸事,可以備史氏收錄《淸廟詠歌》,著述考證也,成一代之言。
227
《學約古文》三巻 皇明上谷岳倫二檀楊撫增損信陽何景明選集
228
《風雅逸篇》六巻 皇明成都楊愼編。錄中,古先秦歌詩也。斯三百篇之逸,諸書之散載也。愼恐久而泯沒,編成一書,以圖不朽,以慰學古,以正時習,凡一百九十七篇。
229
《選詩補註》八巻 元上虞劉履增損梁昭明之選,加以註釋詩旨,凡二百四十六首。
230
《選詩續編》四巻 坦之復選唐、宋古風,近於選,羽翼之,更為補註,凡十三人,詩一百三十一首。
231
《選詩補遺》一巻 坦之選註古歌謠詞,散見傳記諸書及《樂府集》者,凡四十二首。三書通號《風》、《雅翼》。
232
《楚詞集註》八巻 宋紫陽朱元晦校定《集註《離騷》五巻,七題二十五篇,皆屈原之作也。《續離騷》三巻,八題十六篇,宋玉景差賈誼、莊忌淮南小山》之作也。
233
《楚詞後語集註》六巻 朱子以晁氏所集錄《續變》二書刊補定著者也,凡五十二篇。
234
《楚詞辨證》二巻 朱子集其訓詁文義之外,當考者為辨證,所以袪前註,蔽陋明,屈子微義千載之下也。
235
《古詩》一巻 或云枚乘葢十九首爾。鍾嶸稱四十五首,非一人作,明矣。前此無集,予恐湮沒搜摭諸詩,猶闕數首,儻流落人閒尚存,俟博求益之。
236
漢詩》七巻 河中劉成德編選凡二百一十四首。
237
《魏詩》六巻 皇明劉成德編。選凡二百八十三首。二詩各注人之事實,詩之作旨。
238
《漢魏古辭》一巻 詞旨高古,絕非晉、宋可及,但各詩注下亦無姓氏可考,凡二十一首。
239
《玉台新詠》十巻 陳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傅東海徐陵孝穆纂。取漢、魏、晉、宋、齊、梁、陳艷歌,勒成此集,自為之序。
240
德輝按:以下缺十一行,疑尚有書目一抄本接下寫非是。
241
《選詩外編》九巻 皇明翰林成都楊愼用修集梁太子所遺詩及所未及者。是編起漢,迄梁選之,棄餘北朝陳隨選所未及者,凡二百餘首。
242
《古樂府》十巻 元?章左克明編。次唐、虞。三代以來逸詩至六朝之言備矣。其為類也,八為編也,八百八十有奇。
243
《古樂府》三巻 皇明中書舍人信陽何景明編。擇左氏所集辭古雅者九十一首,列為六等,又擇可錄者一百五首續焉。
244
《古體辨體》十巻 宋上饒左谿祝堯君擇採取古今名家詞藻文歌,有合賦體,亦登載焉。
245
《詩準》四巻 宋何無適、倪希程選,取古歌謠辭逸詩、韻語及漢、魏、晉、宋諸作,有合三百篇者,為《詩準則。
246
《詩翼》四巻 何、倪旣成前書,又閒取唐、宋名公之作,合於古者為羽翼,而又放黜唐律,法度益嚴。
247
《篋中集》一巻 唐元結《次山錄》,沈千運、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張虎、趙微、明元季川七人詩二十四首,書篋中所有次之。
248
搜玉小集》一巻 自崔湜至崔融三十七人詩,止六十三首,內五人並多一百四人,詩缺,尚當考之。
249
《國秀集》三巻 唐元宗天寶三載,進士芮廷章編選凡九十人,詩二百二十首。
250
《河岳英靈集》三巻 唐丹陽進士殷璠選。凡二十四人,詩二百三十四首,人有小序》。舊分二巻。
251
《中興閒氣集》 唐渤海高仲武選二十六人,各有傳敘詩一百五十二首。
252
《極玄集》二巻 唐諫議大夫姚合纂,自題云:「此詩家射雕手也」。凡二十一人,詩百首,今缺一首。
253
唐賢《三體詩法》二十巻 宋汶陽周弻伯弜選七言絕句五七言律詩,以為有一詩之法、一句之法、一字之法,以虛實接對、用事、詠物、抝側起結,各為一巻,音響格面、輕重意旨各為一類。元僧高安圓至天隱註之方,虛谷序之。
254
《唐詩絕句》五巻 宋上饒章泉、趙蕃昌父?泉,號虢仲,止精選止唐七言絕句百一首,作者二十五人,疊山謝枋得批註之。
255
《唐詩鼓吹》十巻 金進士河東遺山先生元好問裕之選郝天挺註之。
256
《唐音》二十二巻 元襄城楊士弘伯謙選,凡百七十五人,分始音、正音、遺響、別初。唐盛唐、中唐、晩唐,審定音律,選擇精嚴,非諸家所及,通一千三百四十一首。
257
《唐詩品匯》九十巻 《拾遺》十巻 國朝翰林檢討新寧高棅廷禮編。集有唐一代之作,自貞觀迄龍紀,不以小泯,不以人廢,因時定體,比楊選精詳,得六百二十人,共詩五千七百六十九首。類分七體,詳列九目,上自朝廷公卿大夫,下有山林隱逸、士子外而夷貊,內而閨秀,與夫方外異人衲子羽士之流,一題一詠之善,採摭無遺。又集拾遺十巻,增六十一人,詩九百五十四首,足成百巻,合六百八十一人,共詩六千七百二十三首。嚴滄浪言唐詩八百家,校此亦庶幾矣。諸選之總會,唐詩之大成也。
258
《唐詩正聲》二十二巻 棅成品匯,又慮其浩繁,復採取聲律,純正九百二十九首,以正唐音。
259
《絕句博選》四巻 稱秦中衣山王公選唐七言絕句千餘首,及宋人數百首。
260
《增廣草木蟲魚雜詠》十八巻 宋眉山家求人直夫,編集唐、宋人詩,凡詠物者。《長編》短章,細大不遺效。宋宣獻公《歲時雜詠》之例,編中草木鳥獸之名,有出三百五篇之外者,可助多識。乾道中龍溪增廣之。
261
《詩林辨體》十六巻 皇明景寧潘援編。自唐、虞而至。 我朝自古歌謠而至近代詞曲,體自為類,各著序題原制作之意,辨析精確,必底成說。原增損呉思庵文章辨體,備二十五代之言,辨二十九體之製。而諸家談錄詩法,皆萃聚焉。
262
詩林廣記前集》十巻《後集十巻 蒙齋野逸蔡正粹然編唐、宋詩為世景仰絕唱者,選為前後集,凡五十九人。晉微君冠諸首,引《談錄、小說傳記有及者,證附各詩之末,又名《詩林廣記叢話》,無《序例》。
263
《瀛奎律髓》四十九巻 元紫陽居士虛谷方回萬里選唐、宋五七言律數十分,類如巻自言。其所選詩格也,所註詩話也。雖博,不及別體。
264
《唐詩別刻》五巻 皇明御史王夢弻於唐音鈔出五七言律三百六十首另行。
265
初唐詩》三巻 皇明、信陽、南溪溟《樊鵬集》專取貞觀至開元間編成,而古詩不與焉。誠以律詩當以唐初求之。又曰:「初唐詩如《池塘春草》,又如未放之花,含蓄渾厚,生意勃勃,大歷以後,鋤而治之矣。
266
《唐詩正體》七巻 皇明新喩符觀重訂唐音,正聲而少加增損焉,止五、七言律及七言絕三體。
267
《宋詩正體》四巻 新喩符觀以宋詩略萃,《文鑑》散載各集,撮其三體精要,以舉世宗。唐尚元語人曰:「吾為宋立赤幟矣」。
268
元詩正體》四巻 符觀以元詩當世所嚮,乃選其三體以嗣唐。
269
《明詩正體》五巻 符觀旣選三代之詩,又以今代之。詩上自卿、相,下及韋布,損《詩選》,益近聞,成此體,例仍前焉。
270
《宋詩絕句選》一巻 皇明翰林庶吉士靑崖王瑄、選拔衛琦之集,又續可採而遺者,合七十四人,五言十一首、七言一百三十三首,且冠晦翁於首。
271
《濂洛風雅》七巻 元仁山金履祥吉甫記錄,石泉唐良瑞進之編類,宋濂、洛諸君子之作,以師友淵源為統紀,古今體製為正變,有關名敎之書也。
272
《谷音》二巻 元微君、京兆先生杜本伯,原早游江湖間,得於聞見人著《小序錄》,而成書皆宋亡元初節士悲憤》、《幽人淸詠》之辭也。并無名氏三十人詩百首。
273
《中州集》十巻 金遺山先生河東元好問裕之錄本朝之詩,自天子以至隱逸,皆載南冠,亦附焉。
274
河汾諸老詩集》 元橫汾隱者房淇編纂金元遺山》而下八人、詩二百一首。
275
《元音》十二巻 皇明孫原理陳孟誠編。選有元一代之音,所載一百七十五人。
276
《元詩體要》十四巻 皇明、姚江宋公傳編。選總三十八體,凡一千五百二十一首。
277
《參玄別集》一巻 皇明通政參議武鄉竇惟遠以二十九門選集七朝盛唐五十四人之詩,又以李賀、王建、溫庭筠、白居易、李商隱詩七十六首別成此集。
278
參玄續集》一巻 竇惟遠又以前例編選中唐、晩唐五十二人、七言律詩一百七十八首,成此集。
279
《詠史詩選》一巻 皇明左諭德程敏政選次七言絕句二百餘首,自唐至國初,詩人詠鑒三代歷元之事也。
280
《雅頌正音》五巻 皇朝鄱陽劉仔肩選國初諸公之詩也。
281
《士林詩選》十巻 皇朝嘉禾懷悅、用和編次同時名人之詩也。
282
《明詩粹選》十巻 皇朝山陰高播,居獲布衣人也。所選公卿名士異人閨秀參拔諸選,得二百四十六人。
283
《滄海遺珠集》四巻 皇明都督沐景顒選集皆諸選所遺,得二十一人,詩二百餘首。
284
《五倫詩選》五巻 不知選者取唐、宋諸體,以五倫類之。
285
《璇璣回文詩詞》三巻 皇朝涵虛子臞仙編集古今之作,諸體咸萃反複,旋轉成文,詩中之異珍也。
286
《古今詠物詩選》一巻 皇明進士蜀人鄒魯於唐、宋詩中詠物,七言律隨手錄之,似不止此,恐有全集,尚當博求之。
287
《呉興詩選》六巻 皇明烏程尹覺熟錢學。選呉興人物,自梁沈約至大明、呉瓊,五朝,一百二十四人。
288
錫山《遺響》十巻 皇明進士,邑人莫錫載定錫山地靈人傑代不乏人,故採自南宋,以底於今也。
289
容山《鍾秀集》六巻 皇明容山樸庵王韶編輯。自唐至 國朝詩人二百六十七人詩,共一千四十一首。
290
赤城詩集》六巻 皇明翰林侍講謝鐸鳴治輯赤城鄉賢,自宋宣和間至國朝洪武永樂,得五十九人,詩三百六十一首。
291
《檇李英華》十六巻 皇明石田朱翰編。選嘉興、元、明二代鄉賢詩。
292
《皇明西江詩選》十巻 會稽韓楊選編,洪武至景泰,江西一省文人才子百餘年之作也。
293
《皇明慈谿詩選》十巻 常熟知縣楊子器編次。
294
郭氏《遺芳集詩選》四巻 皇明黃巖、郭氏、孫齊琤輯錄,自宋至明祖禰九世之詩也。
295
《連珠集》一巻 集漢班固至我朝劉伯溫、宋景濂十人連珠。
296
蘭坡《聚珍集》二巻 先父諱榮,字邦慶,涿鹿人也。先任尚寶丞,後轉錦衣積階、鎭國將軍。暇日取朝野交游,題贈翰墨及先哲圖書,手自摹勒,集成數書。此集約收三代,畢載家儲,上自王公國老,下及方外聞人,書法詳明,諸體攸備,為後之選者設也。
297
《選詩》三巻 集昭明太子所選,以世代序次之。
298
《六朝聲偶集》七巻 皇明呉人徐獻志選齊、梁、陳、隋、北齊、後周詩,取其偶切成律者,以明唐人之創也。
299
《增廣唐詩鼓吹續編》一巻 皇明宗室凝真軒編集凡四百人。
300
●百川書志》巻之二十
301
302
《別集》
303
蘇蕙《織錦回文詩》一巻 前秦符堅時,秦州刺史扶風竇滔妻蘇蕙若蘭撰。夫失音問蘇,悔恨自傷,因織回文五綵相宣,計八百餘言。後附七圖,各加讀法,得詩三四五六,七言三千七百五十二,首為回文正宗,武則天有記序其始末。
304
《漫叟拾遺》一巻 唐元結著序曰:「《次山集》行世久矣,顧此數首,於警策人心感激,時事頗切,故別錄之,非有所去取也。
305
白樂天《諷諫》一巻 唐白居易著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為長句五十篇,系意不繫文,首句標目,古十九首之義也。此本集鈔出另行者。
306
白氏《策林》四巻 唐白居易撰。應制舉揣摩當代之,事成策目七十五問,全集有之。
307
《會賦三賦》三巻 宋東嘉王十朋撰。會稽卽南宋紹興府也。三賦,風俗、民事堂,蓬萊、閣賦》也,明渭南、南逢吉校註也。
308
《疏寮騷略》三巻 宋高似孫續古撰。三十三篇。
309
《止齋論祖》四巻 《止齋論訣》一巻 宋止齋先生永嘉陳傅良君舉著蛟峰先生、嚴陵、方逢辰君錫批點,凡三十九篇。
310
《大明一統賦》三巻 南京國子學正呉江鱸鄉莫息景周著一統,天下事物,巨細該載,包括無遺,註目更加詳備,雖非班馬之才,度越京都之志。
311
東坡《和陶詩》五巻 宋蘇子瞻《謫居時和》,晉陶淵明之作也。各詩下間有子由及時人所和。
312
名相贊》三巻 皇明兵部尚書、澄江居士尹直正言著漢、唐、宋賢相八十七人,摭事跡,成贊詞,邪佞不與焉。
313
《諸儒奧論》二十八巻 古云譚、叔、金、選諸大賢之作也。
314
謝宗可詠物詩》一巻 《元金陵》、《謝宗可詠》皆七言律,凡百四首,外九首,有題而無詩。
315
《存齋詠物詩》一巻 皇明錢、唐、瞿佑宗吉,著百詠皆新題,不經謝題也。二公取物之難,詠者而詠之,自成一體。
316
古愚詠物詩》一巻 皇明,古愚山人,孫蔓著立題入,意又異謝瞿矣。
317
《夕川詠物詩》一巻 皇明夕,川老人陶輔著目前事物,吟詠殆盡,不文不俗,凡三百首。末附《盆梅賦》。
318
林齋《老學課》一巻 失作者,爰自命題,率性情之正。七言絕,凡百首。
319
《石田畫詩》一巻 皇明長洲沈周啟南,詩畫馳名,凡作畫必題一詩,尤善書,人稱「三絕」。此其門人盛德霑所錄者,共分四景,止七言,絕二百七十餘首。
320
顧氏《七記》一巻 皇明遷金陵四世孫顧璘著,垂敎,子孫也。
321
定襄《詠物詩》一巻 皇明定襄伯臨淮郭登著七言絕句百二十五首。
322
《和陶詩》一巻 元文靖公劉靜修撰著。
323
《文山集杜詩》一巻 《宋丞相文天祥集》句。
324
《連珠集》一巻 皇明括蒼劉基集鈔出凡五十首
325
《東坤演連珠》一巻 皇明毗陵奎章子翰著凡六十首
326
《連猗亭擬連珠》一巻 皇明古、瀛、樊深撰。凡五十首
327
《和唐詩絕句》一巻 皇明餘姚楊節居儉初和
328
張文僖《公和唐詩鼓吹》十巻 皇明柏崖張昇取遺山所編次第和之,以當時之故實,發今日之性情。匯得五百八十首。
329
《和杜詩》四巻 皇明、南京兵部右侍郞眉山萬葉取少陵五七律排絕體和之,太常卿鄱陽童軒評點之。
330
南濠居士文跋》四巻 皇明太僕少卿呉郡都穆玄敬撰。書籍四十五跋,翰墨三十一跋,圖畫二十四跋。
331
鐵崖先生《古樂府》十巻 元太史紹興楊維楨廉夫著門人富春呉復見《心編》,凡四百九首。
332
鐵崖先生《復古詩集》六巻 元太史紹興楊廉夫著,太史金華、黃縉,評門生雲閒章琬、孟文註,凡一百四十一首。
333
馮海粟《梅花百詠》一巻 元人自立百題,各詠七言一絕。嘗為翰林學士。
334
麟臺野筆》一巻 皇明鄉貢進士東流道人陶性著止賦三篇。
335
《四端通俗詩詞》一巻 皇明致政,指揮鳳陽陶輔、廷弻,著凡十六目,詩詞四十八首,以解勤儉富貴、驕奢貧賤之四端,并陳《圖說》、《金沙賦》。皇明金沙知縣石屏子、戴璟撰,凡四賦。
336
《八面鋒》十三巻 宋永嘉先生撰。都穆云卽陳傳,良君舉也。凡九十三則。
337
《論孟古義》一巻 或曰止齋著。又曰:王從之著,未詳孰是。
338
翰林策要》四巻 四問,三十八事。
339
《策學矜式五段錦》一巻
340
《場屋準繩》三巻
341
《費狀元錦囊試問巻》三巻
342
《竹齋詠梅詩》一巻 元王冕著絕句長句。
343
《賓齋梅花詩》四巻 宋張道洽撰。五七言律絕,凡百五十八。
344
復庵《詠梅詩》一巻 皇明江西副使襄城王絅著七言百律,各立一題。
345
靑城梅花三百詠》三巻 大明翰林、錦城晏鐸著。次中峰一韻,百律品題古今人物用韻二十皆律并和海粟百題及《梅花賦》、《墨莊其號也。
346
斯存《和梅稿》一巻 皇明鎭常孫錦著百律,次韻中峰也。
347
《詠梅集句錄》一巻 皇明錢唐沈行履德,集唐、宋、元七言詩句而成,凡百二十律。
348
《梅花集詠》一巻 皇明山西按察司副使沂水楊光溥集三代詩句,足成百首。
349
《梅花百詠》一巻
350
《牡丹百詠》一巻 牡丹譜
351
《玉堂春百詠》一巻 皇明親藩誠齋殿下著「俱次元中峰和尚」之句
352
《春香百詠》一巻 皇明、雲間管時,敏著菊花百品,各詠七言,一絕博勝譜錄。
353
《落花詩集》一巻 皇明山陽陳操集東呉名士陳周輩九人所作七言律百三十首,未載雙城、呉滋一賦。
354
《詠雪唱和》一巻 皇明楊一淸提學陝西,出巡郡縣,往返積雪中幾四十日,得詩三十六首,秦藩賓竹道人和之。
355
《續詠雪唱和》一巻 皇明秦簡王俾陝西參政樵山張元應順德次韻邃庵之作也。
356
《千一齋分類百詠雪詩》一巻
357
《千一齋《次韻百詠梅詩》一巻 二詩明鄱陽鄭芝山秀著。
358
《荊南詩社唱和集》十二巻 皇明宗人府儀賓江陵周應璧編次社友一十四人,唱和詩律五百八十有奇。
359
《蒹葭倚玉集》一巻 皇明呉郡楊循吉編。其同名人聯句一十二詩。
360
《同聲集》一巻後《同聲集》一巻 皇明西涯李東陽、方石謝鐸前後左掖垣經歷,應接聯句,唱和之作也。
361
《髻游聯句錄》一巻 國朝都憲,巴陵應辰同。楊邃庵一淸作也。
362
《簪萍錄》一巻 皇明王雲鳳關西紀》行之作
363
匯吉《和鳴集》一巻
364
《渠陽詩註》一巻
365
《朝正唱和》一巻
366
《朝正歸途唱和》一巻 皇明徐禎卿、趙鶴諸名人十三人之作。
367
《繹過亭聯句稿》一巻 皇明前御史淮陽杜旻、按隴時同副使王雲鳳、參議邵棠所聯也。凡十五首。
368
紀跡
369
《殷太史比干錄》三巻 皇明華亭曹安編次八十八書及比干事,并碑弔詠。
370
雷神紀事》三巻 紀出處祀事記,文題詠也。
371
《關王事蹟義勇錄》三巻 皇明巴陵胡琦編。實錄說,圖制神跡詩文也。
372
《釣臺集》十巻 皇明嚴州同知鄺才,編歷代之及子陵之詩文也。
373
《韓祠錄》三巻 《附錄》一巻 《紀韓文公祠關涉詩文并後人作者。
374
《忠武錄》五巻 皇明鄢陵魏壽集錄《武侯遺文》及歷代文獻也。
375
文昌忠《孝化書》一巻 梓潼帝君宋淳熙、紹興年鸞筆降書九十七化詩章事實并遺跡遺文及封謚傳序。
376
雜集
377
《太白樓集》十巻
378
《雲岩詩集》六巻
379
《武夷詩集》四巻
380
《黃陵一覽事蹟》一巻詩文二巻
381
《淸風祠集》六巻
382
《梅市唱和集》一巻
383
趙州《石橋詩集》一巻
384
《待隱園集》一巻
385
遊崆峒詩》一巻
386
《洞庭湖詩集》一巻文一巻,《洞庭湖紀事》一巻
387
《岳陽樓詩集》三巻《序紀一巻,《岳陽樓紀事》一巻
388
《石鐘山集》九巻
389
《超然臺集》九巻
390
《蓬萊閣詩集》一巻
391
《分司題詠》一巻
392
《南樓賽和詩集》一巻附錄一巻
393
《扈從巡邊詩》二巻 武宗北狩,中外五十二人唱和六十六章。
394
《月塢萃言》一巻
395
止庵詩集》一巻
396
以上十九書,因一古跡,一今跡,或編類篇章,動成巻帙,葢彰美於名山,勝景游居佳境也。
397
《雁門勝跡詩集》一巻 皇明空谷樵者王爚著。
398
《稿事詩詠》一巻 皇明山西提學副使石玠著:
399
《姑蘇雜詠》一巻附錄一巻 皇明拙遺老人周南老正道撰,十門百首,俱古體。
400
《會稽懷古詩》一首 皇明、山陰唐著《長洲,載冠韻止三十題,凡六十首,各有小序。
401
《懷古詩》一巻 皇明幸庵彭澤原倡十五首,和者六人,詩九十首。
402
《彭城降鶴記》一巻 呂仙記詩二十六首
403
南樵遇仙記》一巻 亦言洞賓仙跡也附詩。
404
《黃鶴樓集》三巻
405
《宋氏傳芳錄》三巻 錄金華宋濂家世之書也。
406
《旌忠錄》五巻 錄少保于謙恩命事跡,哀挽也。
407
《振鷺集》三巻 錄在朝縉紳送襲封衍聖公孔聞韶還闕里,詩文三巻梓行也。
408
《毓慶勳懿集》八巻 定武侯家錄其歷世璽書文翰琬琰詩章也。
409
《麗澤會詩集》一巻 成化辛卯,四方文士二十五人,分韻詩也。
410
《校文詩集》一巻附錄一巻 《廣東校文,八詠倡和也。
411
《南山松柏集》一巻 諸名公壽,先君子六十壽也。先父諱字履歷,見《涿州志》及《家譜》。
412
《重慶堂詩》一巻
413
《恩慶集》一巻
414
《景行錄》一巻
415
椿荊《聯桂集》一巻附錄一巻
416
群英會詠集》二巻
417
《廉鵝集》一巻
418
葉文《莊公行實類編》一巻
419
海虞陳氏《義慈集》三巻
420
西南《涉屺集》四巻
421
《鶅峰錄》十巻《鶅峰續錄》八巻,《鶅峰別錄》一巻
422
以上十三詩,慶祝哀挽題贈酬唱詩文諸作,各擅一時之長,以紀一時之盛。葢當今好尚如此,不暇詳考列此,以備藝文之一派云。
423
《世烈錄前集》五巻 錄浙江副使陶成、湖廣布政使陶魯死節,定邊父子之忠烈也。制書、傳記、奏文移弔文哀誄,皆備其曾孫錦衣千戶鳳儀瑞之所集。
424
《皇明忠誠伯錄》一巻 錄奉天翊運守正文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太子少保兼兵部尚書茹常始末文章之集也。
425
《短竹巻鈔》一巻
426
敬軒輯錄》二巻
427
《盡忠錄》八巻《補錄》一巻 集宋陳東少陽奏議遺稿并詔敕諸公制作。
URN: ctp:ws39716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