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之一

《卷之一》[View] [Edit] [History]

1
星野
2
分星始見《周禮》,七閩亦始見《周禮》,星與土必有合也,而後有辨也。福郡曰閩中,閩中者,居閩之中;然土圭之測易,而璣衡之察難,豈非隱顯道殊,遐邇勢異歟?古法以星察九州,以星之度,察州之郡。鄭康成謂察度之書亡矣,然則占星於郡,將何以合古法歟?昔宋閩縣許文定公精於象緯,所校定渾儀,咸驚其妙,而惜乎無遺書以識其郡也。因述舊所聞,及稍參今所行西法,以著於篇,志星野。
3
福州分星之次
4
《周禮》:「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鄭注:「十二次之分也,星紀,吳越也。」
5
按此言星野之始,考福州者可得其所次之舍。《帝王世紀》謂:「黃帝推分星次,以定律度、星紀之次,吳、越分野。」劉昭《郡國志》注引之,然黃帝時堪輿書亡,後代有作,非古法,《漢·藝文志》有《堪輿金匱》十四卷,而張衡所云:風后《經緯三辰》及《風后十三篇》,俱不足信,應以《周禮》為斷。
6
福州所次之星
7
《爾雅》:「星紀、斗、牽牛也。」《郭注》:「牽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終始,故謂之星紀。」《邢疏》:「星紀,吳越也。」
8
考福州者,可得其分野之星,然不及女。
9
《史記·天官書》:「斗、江、湖。牽牛、婺女,揚州。」《漢書·天文志》同。
10
《漢書·地理志》:「吳地,斗分野也;粵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
11
按《史記》、《漢書》,俱有斗、牛、女三星。
12
按《志》稱:吳地,斗分野。又稱今之會稽。福州屬會稽郡,分星當屬斗。稱:粵地,牽牛、婺女之分野。又稱:今之蒼梧、鬱林、合浦、交阜止、九真、南海、日南。是今廣東、西及南徼地,非福州境,福州分星似不及牛、女。然粵地又一條云:其君,禹後帝少康之庶子封于會稽。後二十世至勾踐稱王,後五世為楚所滅,子孫分散,臣服於楚。後十世至閩君搖,佐諸侯平秦。漢興,復立為越王。是粵仍兼會稽,福州分星復兼牛、女矣。
13
於是有以福州分星兼斗、牛、女者。《後漢書·郡國志》:「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須女,曰星紀之次,於辰在丑,謂之赤奮若,於律為黃鐘,斗建在子,吳越之分野。」
14
晉·天文志》:「自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於辰在丑,吳、越分野屬揚州。」
15
《隋書·地理志》:「揚州於《禹貢》為淮海之地。在天官,自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于辰在丑,吳越得其分野。」
16
按:晉隋書本《後漢書》,惟斗十二度,與《後漢書》十一度差異耳。然《後漢書》又本《史記》、《漢書》。
17
於是有以福州分星惟兼斗、牛者,《唐書·天文志》云:「南斗、牽牛,星紀也。」
18
按:《唐書》本《爾雅》。
19
又有以福州分星惟兼牛、女者。明《一統志》:「福州,《禹貢》揚州之域,天文牛、女分野。」《明史·天文志》:「福建布政司所屬皆牛、女分。」
20
又有以福州分星惟屬斗者,《元史·天文志》:「斗四度三十六分六十六秒入吳、越分,分星紀之次,揚州之分。」
21
又有以福州分星惟屬女者,唐王希明《步天歌》:「女先從越,國向東論。」
22
又有以福州分星惟屬牛者,《春秋緯·元命苞》:「牽女流為揚州,分為越國。」
23
魏陳卓會稽,入牛一度。
24
吳虞翻:「會稽上應牽牛之宿,下當少陽之位。」
25
按以上諸說,或言斗,牛、女,或言斗、牛,或言牛、女,或言斗、或言女,或言牛,紛紛聚訟。以占驗法考之,《史記·天官書》:「元光、元狩,越之亡,熒惑守斗。」《正義》曰:「南斗為吳越之分野。」是時,閩越徙民江、淮,則鬥似有驗。《唐書·天文志》:「景福元年十一月,有星孛於斗、牛,占曰:「越有自立者。」其時,王潮起於閩中,則斗、牛又似有驗。夫群言淆惑,要有折衷。乾隆元年,《福建通志》進呈,內《星野》一類云:「陳卓所云:會稽入牛一度,似可類推。蓋牽牛跨浙、粵、閩三省。閩九郡,西屆樵川,西北盡柘浦,東抵長溪,而清漳襟當嶺南,距會稽不上數百里,實在周天分度數一千四百六里之內。宋《武安志》載鄭宗疆《星經》云:「周天之數,每星一度轄地一千四百六里有奇。」即謂九閩咸隸會稽牛一度也固宜,《通志》現在奉行,是牽牛一度,為福州分星,無不可也。」
26
至又有以福州分星為天市垣者,《宋史·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東西藩各列十一星,其東垣南第六星,曰吳越,亦為星紀之次。按:天市垣屬三垣,象緯最尊,紫薇曰中垣,在天之中。太徵曰上垣在翼軫北。天市曰下垣,在房心東北。與二十八宿十二次不同,不得援為分野。若因第六星曰吳越,即指為吳越分野,是僅知長沙一星之應湖南,而不知胃第四星之大梁,不應汴州也。未可因近星紀宮而誤。」
27
又有以福州分星兼入翼軫者,《唐書·地理志》:「江南道,古揚州南境,為星紀、鶉尾分。」
28
按揚州南境似近福州,然鶉尾為湖廣分星,此南境指楚,與福州不牽連。
29
以上皆以二十八宿經星而言,其餘有非二十八宿而言分野者,以與福州有關,附下:
30
附:五緯星占驗
31
《史記·天官書》:「吳、楚之疆,候熒惑,占鳥衡。」鳥衡,柳星也,亦南方星。
32
《漢書·天文志》同。
33
《續漢志注》:「熒惑主揚、荊、交。」
34
《通鑑·地理通釋》:「熒惑主楚、越。」
35
按此,福州緯星主熒惑。張衡云:「熒惑為執法之官,其精,風伯之師,或童兒歌謠嬉戲。」晉灼曰:「熒惑常以十月入朝太微,受制而出行,宿司無道、出入無常也,二歲而周天。」《隋·天文志》:「熒惑有禮。」附:北斗七星占驗
36
北斗九星:二常隱,七常見,故曰七星。《春秋緯·文耀鉤》:「徐揚之州屬權星。」
37
按此,福州屬北斗第四星。
38
《唐書·天文志》:「杓以治外,故鶉尾為南方負海之國,魁以治內,故陬訾為中州四戰之國。」
39
按權屬杓、魁之交。
40
《通鑒·地理通釋》:「揚、徐主權。」
41
按北斗在太征北,七政之樞機,陰陽之元本,與二十八宿之鬥不同。乃二十八宿之斗,亦稱北斗者,以次於元武北方也,而其實為南斗者,蓋以秋見南方,非如北斗之常見不隱也。故晉、隋二書俱云:「北方南斗六星,天廟也。」此語最明。南斗六星,北斗七星。未可因星紀、分野,斗星而誤。
42
附:十干十二支占驗
43
《史記·天官書》:「丙、丁,江、淮、海岱。」
44
《漢書·天文志》:「吳、越亥。」
45
《淮南子》:「癸越。」
46
按《漢書》所云:「甲齊,乙東夷。」《淮南子》所云:「甲齊,乙東海之類,不以干、支,南、北方位分部,故吳、越本東南,而以為癸亥北方也。」
47
附:雲漢占驗
48
《唐書·天文志》:「東南負海為星紀。」負海者,以其雲漢之陰也。南斗在雲漢下流,當淮海間為吳分,牽牛去南河寢遠,自豫章迄會稽,南踰嶺徼,為越分。」
49
按此,則福州當雲漢可知,蓋分野之說,先儒疑其南北不倫。唐貞觀中,李淳風撰《法象志》,因《漢書》十二次度數,以唐之州縣配焉。一行謂:分星有山河脈絡之兩戒,雲漢升沉之四維。宋鄭樵深取之,蓋不以星之南北,分地之南北,維視雲漢貫注,得其精氣之所至分之耳,此天官家所深韙者。
50
附:三台星占驗
51
《論語摘輔象》:「九州繫於三台。」
52
按:三台為天柱,三公之位,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司命為太尉。次二星曰中台,司中為司徒。東二星曰下台,司祿為司空,即星家所指福州主星。然此亦指其精氣所繫,非分野也。
53
附:分野節候占驗
54
蔡邕《月令章句》:「星紀斗六度至須女二度,月令為大雪、冬至,分野為越。」
55
附:《周易》卦位占驗
56
《隋書·經籍志》:「《五行周易分野星圖》一卷。《唐·藝文志》同。」蓋祖費直分卦星野之說。《唐書·天文志》亦云:「雲漢自坤抵艮為地紀,北斗自乾攜巽為天綱。」遂分乾維,巽維內外。
57
按:福州在巽維內。
58
又有以街南、街北占之者:《漢書·天文志》:「畢主街南,於四海內,東南為陽,昴主街北,西北為陰。」是也。有以風候占者,《緯書考異郵》:「巽為清明風,離為景風,故有東南四維之風。」測福州者占之。有以雲氣占者,《呂氏春秋》:「越雲如龍。」福州雲氣得龍之脊,多壘塊也。有以丁巳日占者,《後漢書·天文志》引《星經》:北斗第六星主揚州。此又與權星之說稍異。以五巳日候之,丁巳為吳郡、會稽也。有以山占者,《後漢書·天文志》注:「熒惑主霍山、揚州。」是也。有以海占者,《漢書·天文志》:「海中二十八宿,國分、民分之說也。」有以潮占者,盧肇《海潮賦》:「圖取渾天為法。」是也。說俱謬悠,不足徵信,聊附以資博考。
59
按杜氏《通典》:「凡國之分野,上配天象,始於周季,定其十三,其地可辨。」《唐書·天文志》:「方戰國未滅時,星家之言屢有明效,今則同在畿甸之中,而或者猶據《漢書·地理志》推之,是守甘、石遺術,而不知變通也。」又古之辰次與節氣相係,各據當時歷數與歲差遷徙不同。今按:國朝兼用西法,最為縝密,然西法謂分野不甚足據,此篤論也。且星紀自斗十一度至女七度,周、漢迄今,未之或改,而西法星紀宮、赤道,自箕三度七分至斗二十四度二十分,黃道自箕四度一十七分至牛一度五分。蒼龍之宿,且入元武,析木之次,且越星紀。唐雖用歲差之法,而宮與星仍不易。今西法以中氣過宮,恒星有歲進之差,故宮無定宿,而宿可以遞居各宮也,其法一變矣。又西法,斗宿中之鱉十四星,今十三天籥農,丈人俱無,牛宿中之羅堰三星,今二天田九星俱無,女宿中之趙、周、秦代各二星,今各一扶筐;七星今四,離珠五星今無;是星之變動隱見,即斗、牛、女三星其不可據如此。是福州之牽牛一度,其然乎?其不然乎?
60
附:福州北極出度
61
西法測得北極出地度分,福建省二十六度,福州府二十五度。
62
按:極度與晷影常相因,宣城梅文鼎云:「知北極出地之高,即可知各節氣午正之影,得各節氣午正之影,亦可知北極之高。今西法有地半經差之加,有清蒙差之減。地半經差,至天頂而無,清蒙差至北極四十五度而無也。今北級出地至高者為直隸四十度,至低者為雲南二十二度,福州漸近於低,而未低之甚也。
63
附:福州東西偏度
64
西洋人湯若望曰:「欲定東西偏度,必須兩地同測。一月食,較其時刻,若早六十分時之二,則為偏西一度,遲六十分時之二,則為偏東一度,福建福州府偏東一度。
65
按東西偏度,以京師子午線為中,而較各地所偏之度。凡節氣之早晚,日食之先後,胥視此。福州與南京江寧府同偏東一度,無零分如此。
URN: ctp:ws64661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