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續纂淮關統志卷九公署

《續纂淮關統志卷九公署》[View] [Edit] [History]

1
續纂淮關統志 卷九公署
2
淮關統志卷之九公署
3
委員公寓巡檢司公寓
4
稅大使署護庫武弁署並附
5
古者庶司百職事,莫不各有治事之所。而況司榷者,帑項攸系,尤須壯廨宇,嚴管鑰,俾得規模整飭,慎守無虞。然後責以殫厥心力,克供乃職。李華《政事堂記》曰:政事堂者,臣不可以悖道於君,逆道於人,黷道於貨,亂道於刑。剋一方之命,變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籲!嚴矣哉。是故法守而不渝,政平而不垂,禮行而不失,遵道而不背,則庶乎不忝所居矣。乃志《公署》。
6
舊制
7
「贊鞏金甌」坊一座明主事程子侃建,久廢。
8
「淮海雄關」石碑一座明主事杜學大建,久廢。
9
「問津亭」三間明主事郭立彥建,扁曰「問津小憩」,今廢。
10
屏牆一座明主事任甲第建,久廢。已改建轅門。
11
放關樓三間舊志云:即問津亭,康熙乙卯,主事他那庫建。面臨運渠,開關驗放,則登斯樓。扁曰「衡鑒三關」,又聯曰:「剔弊厘奸不憚節宣充國計,通商惠旅惟思靖獻肅官箴。」三韓李輝祖題。今關樓現在,規模稍異。
12
轅門三座舊志云:寬廣計一十一丈二尺。先是居民占遍,主事杜學大查勘得實,撤而新之,煥然偉觀焉。題有匾對,年久廢去,後改建於屏牆基上。正南題曰「楚水司儲」,東曰「籌國」,西曰「惠遠」。旁皆木柵,內旗桿二,俱有台。
13
「裕國通商」坊一座舊志云:在轅門南,其建立無所考。但基上尚有遺柱,今並廢。
14
鼓亭轅門內東西各一間
15
大門三間明主事杜學大修築。康熙年間,前監督杜琳重建。較舊高大五尺餘,東牆上砌《平政碑記》。
16
土地祠在大門內東,明員外夏國孝建。前監督杜琳題匾曰「津梁保障」。
17
延賓堂舊在中正堂之東。明主事潘恕建,黃卷題曰「水心亭」。主事王其勤重葺,顏曰「歲寒館」,有詩載《藝文》。日久傾圮。適大門東土地祠前有小樓三間,破落不整,主事杜琳乃重建,為延賓之所。今復廢。
18
委官廳三間舊志云:即收鈔廳。在儀門之西,門由外出。主事杜學大建。久已,僅存基址,廢為馬圈矣。
19
儀門一座舊有柳泉馬先生題匾曰「阜通節制」。員外韓志仁題曰「青天白日」,聯曰「合萬國以朝宗,司會每慚柔遠策;寬一分而受賜,度支嘗愧出遙思」。日久破損,前監督杜琳重新之。 正堂三間明主事馬麟題匾曰「經國體民」。跋云:鈔關之設,凡為國課而足國,多致於損民,恤民或至於虧課。不損不虧,顧名思義,有識者當自得之。又郎中汪若水題曰「公平正大」。主事江映鯤題曰「稱物平施」。外簷向懸有明時敕書一道。前監督杜琳重建正堂時,易其文曰「廉潔任事」。聯二:一系梁南趙之琰題曰「淮郡列雄關,據輪蹄舟楫之咽喉,敢以譏征裨國計;海邦標重地,司積貯灌輸之命脈,矢將清慎佐邊籌」;一為易水劉大川題曰「地引江淮,羨軸轤之銜尾,通貢賦以將忱,疇謂涓埃非裨益;職當錢穀,借籌策之苦心,酌盈虛而均惠,庶幾榷稅亦經綸。」
20
懸尺所在正堂之旁,久廢。有記,載《藝文》。
21
庫樓三間在正堂之東。主事杜學大建,後為火廢。主事他納庫重建。
22
卷房三間舊志云:在庫樓南首。火廢後,卷亦無存。
23
皂隸房三間舊志云:在儀門內,庫樓南,供關帝神象。
24
門吏房三間、庖湢所三間舊志云:並在卷房之後。主事潘恕建。久廢。
25
柬房在正堂西南隅。
26
糧房與柬房相並。
27
馬快班房在儀門內西,與東皂隸房相對。
28
穿堂三間主事黃文炳題曰「師善堂」。又有「淡寧」、「公恕」諸額。前監督杜琳重建中正堂時複增新之。
29
中正堂員外夏國孝建,王陽明先生題匾,日久將圮。前監督杜琳重建,增高基址五尺有餘,規模宏壯,頗曠心目。額曰「底慎堂」。柱聯用大司寇魏公環溪句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又自題一聯曰:「如天地鬼神,頃刻不離,必須常存敬畏;念祖宗父子,榮辱相關,自然愛惜身名」。
30
望淮亭舊志云:向名望野亭,磊石編竹為之。主事蕭日強易之以板。至主事馬麟改建,台基高聳,迴廊軒豁,足便登眺,因易名曰「望淮」。主事王其勤改曰「關薰」,有詩。主事李得陽又改曰「浴心」,有記,並載《藝文》。崇禎年間,韓位甫重修,前任李輝祖復易名「時阜」。餘以為前人命名,不可全廢,爰仍之以「望淮」而益以額焉,並題其柱曰「百谷朝宗瞻紫氣,二洲環拱繞丹臺」。今廢。
31
廨舍國脈屏一座明主事杜學大創,今不可考。
32
寬簡居明主事杜學大建,匾曰「淮清流潤」,久已廢去。主事杜琳另構三楹,於中正堂之東,仍以「寬簡」名之。更有東院退堂三間,改為譯清處,今皆廢。
33
經國樓一座明主事馬麟創,匾曰「經國」。在望淮亭西,計五間。主事餘士奇改曰「清曠樓」。今廢。
34
寢室五間在經國樓南。
35
東西廂房各三間明主事杜學大重修。久為庖廚僕隸所居,頹壞不堪,主事杜琳更造之。今又廢。
36
中庭三間舊志云:在前廳之後。廳廢後,此庭聊為退食之所。因以前廳「內省軒」匾額移懸於上。今又廢。
37
前廳三間舊在正堂西。久廢。
38
書房三間明主事王云鷺題曰「養桂堂」。久不可考。
39
平房三間舊在穿堂西宅門口。今不可考。
40
小隱齋前監督杜琳建。今廢。
41
池亭草園一所舊志云:在望淮亭、中正堂之東,員外陳長□修葺。主事杜學大題曰「小隱亭」。日久傾廢,其址基改建住房。今不可考。
42
譯清處平房三間,在穿堂東。
43
更樓一座轅門外東首,明主事任甲第建。
44
圈門四座明主事王顯宗建。
45
匾坊一座在關之東。舊志云:外即新路。今亦廢。
46
溪濠舊在官署後。明主事李爵令員役蔣林、孫繼先、周楠、田德等重浚深闊,以防奸宄。今廢。
47
通利溝署基最卑,每遇陰雨,則堂奧皆為池沼,水數日不去。前監督杜琳沿東墻外開一巨溝,使水達署後歸於山子湖中。溝成,不特官舍有寧居,而民間街衢亦鮮泥濘之患,因名之曰「通利」。今溝經重浚,非其舊矣。
48
護衙堤一名月牙堤。舊志云:衙宇居民,水溢時成巨浸,為患已久。員外李秩白漕撫,捐俸令員役許從學、許先、楊林董率築堤四百三十一丈。建三坊,曰「萬代瞻仰」,曰「一方保障」,曰「惠安斯民」。且設三墩,永以為賴。至順治年,主事湯有慶修築,主事德明又捐俸數百金修之。今三坊無存,而牙堤亦不可考。
49
磚堤署牆後屢被水淹,前監督杜琳捐俸三百金,命鄉約許奮龍置買樁木下萬年樁,用大城磚數萬塊築堤。在月牙堤之內,堤上有亭一座,並立有石碑,記堤工也。
50
涵洞杜志云:缽池山南北兩湖多民田,堤成後,每遇時雨,皆為巨浸。主事李爵建置涵洞,甃以磚石,以時啟閉,水有蓄洩,民得墾田。今淤廢。
51
習儀公所署西有元天宮,為習儀之所,圮壞日久。員外李秩修建堂殿一新。主事杜琳復修。
52
龍亭舊無儀仗,主事杜學大創、為黃幌、扇蓋,諸服御具備,前監督杜琳重整飭之,存元天宮。
53
鄉約所在署東火星廟。主事杜學大立,朔望集民會講。
54
養蒙館社學,久廢,員外李秩重建。在衙署西首,門樓一座,匾曰「三物賓興」。社學三間。今不可考。
55
東西榜房十間主事杜學大重脩,久廢。
56
公署四圍墻垣舊志云:東西廣十九丈有奇,南北長二十七丈有奇。今署經重建,丈尺迥非舊制矣。
57
墻後委官廳主事黃日敬建,久廢。
58
署北柳塢舊志云:舊有草亭,為潦水淹沒,漸變成湖。大約月牙堤以內是也。今廢。
59
西北蛙池舊志云:約有十餘畝。亦俱變成湖矣。
60
竹居、濯纓二亭俱明榷使陳複升建,久廢。有記,載《藝文》。
61
按:舊志所載榷署形勢、房間,或興或廢,至詳且晰。兼以地處卑窪,多方培築,其思所以彰體制、壯觀瞻者至矣。厥後遠歷八九十年,增損改易,莫可考據,而規模猶是也。迨甲午河溢,湮沒殆盡。水退泥淤,基址增高,重建匪易。仰蒙聖恩准借辦公銀五千兩,庀材鳩工,剋日告成。現已煥然改觀,迥非舊制。而前此之歷任經營,今日之借帑一新,俱不可泯也。故特備載之。
62
新建
63
南向甬壁牌坊一座匾額仍「楚水司儲」之舊。
64
東西轅門牌坊二座周圍柵欄。
65
旗桿臺二座鼓亭二座
66
石獅子二座大門三間
67
土神祠三間對面戲臺一座
68
頭役班房四間。
69
以上大門內東。
70
關帝殿三間對面戲臺一座
71
健快班房二間。
72
以上大門內西。
73
二門三間文武二帝祠三間
74
季報房二間雜行房一間
75
親填房一間單房一間
76
圍宿兵丁房一間皂甲班房二間
77
宿關房三間。
78
以上二門內東。
79
錢糧房三間過道一間
80
柬房三間廠房一間
81
商稅房一間經制科房十二間
82
海關房三間廚房二間
83
以上二門內西。
84
大堂三間上諭匾曰「厘革宿弊」、「廉謹自持」。又匾二,仍用舊題「清慎□勤」、「公平正大」字。聯二,仍用趙之琰、劉大川句。
85
脩理公署碑一座記,載《藝文》。
86
庫房三間宅門一座
87
東西配房各三間
88
二堂三間匾曰「為臣不易」。聯曰「元以官行其義,不以利冒其官」。
89
內宅門三間正房五間
90
樓房十一間耳房四間
91
東西西廂房各三間遊廊各三間
92
辦事內書房三十七間西廳五間
93
怡園古人勤政焦勞,莫不有憩息游宴之地,所以節勞逸、衎志慮也。關署經黃水湮圮後,重新修葺,而獨無遊觀之所,可乎?爰覓峭石,選工匠,即於廳院內外,點綴峰巒,竹林雜樹,交映縱橫。額曰「怡園」,並鐫「石林蒼翠」四字於石。公務之暇,亦聊藉以曠覽怡悅耳。志有五言律詩一首,附載《藝文》之末。
94
廂房六間耳房二間
95
後門二間平臺三間
96
客廳五間後廳五間
97
耳房二間石山一座
98
四圍墻垣東西兩圍各長五十五丈五尺,後圍長三十七丈,各高一丈六尺。
99
濠溝仍在署東牆外,較昔稍長。
100
署外官廳三間,大門一間在轅門西。
101
馬快班房三間,大門一間與官廳毗連。
102
圈門一座在馬快班房右。東額曰「俗厚」,西額曰「風淳」。
103
稟事上下樓房四間在轅門西。
104
舍人班房三間與稟事班房毗連。
105
軍夜班房三間在轅門外南首。
106
近署續置民房、基地,一切契紙,附錄於後。
107
乾隆三十九年十月
108
一、契買周冠瓦樓門面三間,坐落關署東首,價銀六十兩。
109
一、契買柳永年瓦房門面二間,坐落關署西首,價銀二十兩。
110
一、契買龔執揆基地一塊,坐落關署西首,東長二丈二尺五寸,西二丈九寸,南一丈六尺三寸,北一丈六尺三寸,價銀二十八兩。
111
一、契買鄭洪柱基地一塊,坐落關署西首,東至官巷,西至呂姓墻滴水界,南至街邊,北至呂姓房滴水界,價銀四十五兩。
112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
113
一、契買谷麟蒼草樓房十一間,隨房地一塊,坐落大關樓東首,價銀二百兩。
114
一、契買劉珠陽田一塊,坐落人慶三鄉關署後,現浚為池,計田十畝一分有零,價銀二十兩。
115
116
委員公寓在大關樓後。
117
稅課大使署在府城北門大街。
118
板閘鎮巡檢司暫寓回施庵。
119
護庫千總署在太平橋側。大門三間,大堂三間,住房三間,廚房二間。
120
義塾在本鎮南街。大門一間,書館三間。
121
續纂公署
122
文津書院
123
竊查書院之設,始自乾隆元年,蝸寄唐公創設講席於愛蓮亭。嗣于嘉慶三年,阿厚庵蒞任,整肅頹風,觀光問俗,遴聘主講,振作人才。仍僑居于翁公祠。生員、童生按月分期,各試課二次,取定內課生員二十名,每名月給膏火銀一兩二錢。外課四十名,每名月給膏火銀一兩。附課者,並無膏火,以備試衡黜拔。又童生,按月亦分期試課二次,取定內課二十名,每名月給膏火銀一兩。外課四十名,每名月給膏火銀八錢。附課者,不領膏火,備補優劣。凡生童試取前五名者,酌另獎賞,以鼓奮志。其山長束修、薪水、膏火等項,俱自為捐廉支給,專令本鎮巡檢監院。嗣於嘉慶十年,經李公諱如枚者,以掄才勵士,為皇家首重之條,自應鄭重,豈可假祠宇以處長?遂捐俸採購署東南魁星閣外地址,建造書院一所。其講堂、廊廡,已鐫圖誌首,不複冗載,仍額「文津」。餘自辛未孟冬銜命督斯榷政,屈經五載。適值水決歲荒,滑邑小醜跳梁,接年商賈有羈,課賦短絀,積至數十萬。邀恩分限賠繳,夙夜焦思,設法招徠。公政之暇,尤未嘗廢弛舊典。惟撙節清俸,延師按期試課。訂內課生員二十名,外課三十名;內課童生十名,外課二十名。附課均無定額。其經費一切悉照舊捐給。書塾一區,在署南大街。召集本鎮無力從師蒙童,試取是鎮貧生,擇其品學正馴者教讀。緣學堂屋少位多,且地方遼廣,煙戶叢繁,一值陰雨,道途泥濘,童稚赴館維艱。遂廣選蒙師八人,分館八堂,在于翁公祠、回施庵、元天宮、愛蓮亭及河南福緣庵等處。既就四方受業蒙童之便,復拯失館寒儒薪水之需。每一蒙師,月給修脯銀三兩。八館統訂蒙童八十名,每名月給膏火銀三錢。附讀者並無膏火,以待遞補。此項亦係捐廉支給。以上所列內、外課之生童,並義學之師徒,月給膏火。現載名數,原無一定之規。總視年歲之豐稔,增減之處,全賴當事者為之。
124
與善堂
125
創自嘉慶八年,榷使德假觀音庵右院為是堂。捐施棺具,以恤貧民。嗣經接任李捐買義地,合舊有乾隆五十九年價置東街新路之旁義地十五畝五分,又嘉慶六年契買百子堂後地三十餘畝,悉為堂內義塚之區,印契附卷。餘於嘉慶十六年冬,督淮榷政之餘,惟念斯堂實稱善舉,若久假庵舍年深,恐致疏怠。立志積俸,於次年令巡捕官盧廷桂附近署廨,購得南街民房一所改建。是堂正樓上下六間,上供觀世音菩薩、孚佑帝君、文昌帝君。耳樓群房統計五十三間,四圍堅築墻垣,炯然一新。計費銀一千三百兩。印契附卷。仍令原董事韓煦萬、許潤泉二人,在堂監造棺木、修合普渡。凡觀音膏藥,以濟貧民暴露之需,災病之苦,終年計費無多,陸續捐廉給發。該二董事自願苦行,經理與中,毫不染指。蓋謂從善入流,非市井不肖者等也。每歲清明之際,董事親帶堂使履勘僻壤之處,遇有無主孤墳,暴露枮骨,即為之掩補。
126
又有民人葛壽海者,堅志清修,四方勸惜字紙,募建焚爐一座,廣送惜字篾簍,並于街衢市口懸挂盛紙小木櫃,以備行人撿積。日逐收取,漂刷潔淨,積而焚之。其灰燼或沉于大川,或埋于淨土。並于堂側價買取租田地三十五畝,以抵修爐、添置簍櫃及雇人拾取字紙等費。餘誠恐經費不敷,於二十年春捐廉紋銀五百兩,交董事生息,以供堂內香供各項之需。擬將此項籌購膏腴田畝,獲租濟用,以垂永久。
URN: ctp:ws98247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