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七避諱學之利用

《卷七避諱學之利用》[View] [Edit] [History]

1
第六十一因諱否不畫一知有後人增改例
2
《史記高祖紀》於孝惠不書名,《文帝紀》於景帝不書名。乃文帝名再見於《高祖紀》,一見於《呂后紀》,此必後人所加。《景帝紀》:「四年,立皇子徹為膠東王。」「七年,立膠東王為太子,名徹。」亦後人所加。
3
杜佑撰《通典》,在唐貞元中,故稱德宗為今上。而一七八《州郡篇》書恆州為鎮州,且云「元和十五年改為鎮州」,此後人附益,本書於恆字初不避也。一六五《刑制篇》「十惡」:「六曰大不恭。」注云:「犯廟諱,改為恭。」按唐諸帝無名敬者。前卷即有大不敬字,此條必宋人添入,非本文也。《州郡篇》改豫州為荊河州,或稱蔡州,改豫章郡為章郡,括蒼縣曰蒼縣,皆避當時諱。今本或於荊河下添豫字,又有直書豫州、豫章者,皆校書人妄改也。書中虎牢,皆避諱作武牢,而《州郡篇》汜水縣下,直書虎牢,且有獲虎字,皆後人妄改,又改之不盡也。
4
《通鑒稽古錄》,於古人姓名犯宋諱者,往往易以他字,或二名減一,或以字易名。然其中如劉弘、桓玄、徐圓朗、許敬宗、敬暉、馬殷、朱守殷、李匡威、樂彥貞之類,又直書不避。而李敬玄作李敬貞,於玄字敬字,一避一否。末卷書仁宗建儲事,於英宗廟諱皆稱「諱」,而卷中陳曙一人凡三見,恐出後人擅易,非本文矣。
5
第六十二因諱否不畫一知有小註誤入正文例
6
《後漢書郭太傳》,稱郭太為郭林宗,唯傳末一段,忽書太名,曰:「初,太始至南州,過袁奉高不宿而去,從叔度累日不去,或以問太,太曰:『奉高之器,譬之泛濫,雖清而易挹;叔度之器,汪汪若千頃之陂,澄之不清,撓之不濁,不可量也。』已而果然。太以是名聞天下。」竹汀先生曰:「蔚宗避其父名,篇中前後,皆稱林宗,即他傳亦然,此獨書其名;且其事已載《黃憲傳》,不當重出;叔度書字而不書姓;前云『於是名震京師』,此又云『以是名聞天下』,
7
詞意重沓。後得閩中舊本,乃知此七十四字,本章懷注引謝承《後漢書》之文。叔度不書姓者,蒙上『入汝南則交黃叔度』而言也。今本皆饞入正文,惟閩本猶不失其舊。」乃和案:錢說見《後漢書考異》三。此則因諱否不畫一,而知其有小注誤入正文也。
8
第六十三因諱否不畫一知有他書補入例
9
《魏書肅宗紀》,及《景穆十二王彞兄順傳》,李崇、崔光、辛纂、賀拔勝、儒林、文苑等傳,俱有廣陽王淵,而《太武五王傳》作廣陽王深。蓋《魏書太武五王傳》已亡,後人取《北史》補之,《北史》避唐諱,校者不知追改也。《通鑒》一五○梁普通五年,亦作廣陽王深。《考異》云:「《魏》帝紀作淵,今從列傳及《北史》。」此則誤從避諱之名者也。
10
《北齊書》紀傳中,於齊諸帝或稱高祖、世宗、顯祖、肅宗、世祖,或稱神武、文襄、文宣、孝昭、武成,晁公武謂:「百藥避唐諱,不書世祖世宗之類。」不知百藥修史在貞觀初,其時世字並不必避。《梁、陳、周書》皆不避世祖世宗字,百藥與思廉、德棻同時,何獨異其例?蓋《北齊書》久已殘闕,後人取《北史》補之,其稱世祖世宗者,百藥舊文;其稱文襄文宣者,《北史》之文也。然此非關避諱,晁氏以為例有不一,非也。
11
《北史高熲傳》:「俄而上柱國王積以罪誅。」即王世積也。王懋竑曰:「《北史》例不避世字,此卷世室作代室,王世積去世字,與他卷例異。《李德林傳》稱晉王諱而不名,亦與他傳異。每卷末各有總論,而此卷無之。」疑《北史》闕此卷,後人別據他書補之。
12
楊守敬《跋隋太僕卿元公墓志》云:「六世祖遵,高祖熹,曾祖忠,並見《魏書》及《北史》。唯祖昺,徐州刺史,《魏書》、《北史》無昺名,而有忠子壽興,亦徐州刺史,為其兄暉所譖死,臨刑自作墓志銘曰:『洛陽男子,姓元名景,有道無時,其年不永。』」竹汀先生云:「壽興名景,不見於史,當由名犯唐諱,故書其字。此銘作韻語,不可稱字,乃以景代之。」乃和案:錢說見《北史考異》一。今證以此志,實由李延壽避唐諱,以景代昺。《魏書》多闕,後人取《北史》補之,故仍以景代昺,而以壽興標目也。然《魏書崔亮傳》:「徐州刺史元昞,撫御失和,詔亮馳驛安撫。亮至劾昞,處以大辟。」即此元景。《北史崔亮傳》同。《北史》避唐諱,不應作昞,此昞字又後人據《魏書》回改也。
13
第六十四因諱否不畫一知書有補版例
14
《十駕齋養新錄》十三《東家雜記》條云:「卷中管勾之勾皆作勹,避宋高宗嫌名。間有不缺筆者,元初修改之葉。辨宋板者當以此決之。」
15
又卷十三《論語注疏正德本》條云:「首葉板心有正德某年刊字,但遇宋諱,旁加圈識之。疑本元人翻宋板,中有避諱不全之字,識出令其補完耳。若明刻前代書籍,則未見此式,必是修補元板也。」
16
又卷十四《顏氏家訓》條云:「淳熙中,高宗尚在德壽宮,故卷中構字,皆
17
注太上御名,而闕其文。前序後有墨長記云『廉台田家印』。宋時未有廉訪司,元制乃有之。意者元人取淳熙本印行,間有修改之葉,則於宋諱不避矣。」
18
又卷十四《韋蘇州集》條云:「後有拾遺三葉,其目云:『熙寧丙辰校本添四首,紹興壬子校本添三首,乾道辛卯校本添一首。』驗其款式,當即是乾道槧本。而於宋諱初不回避,蓋經元人修改,失其真矣。」
19
第六十五因避諱斷定時代例
20
《潛研堂文集》卅四《答盧學士書》:「讀閣下所校《太玄經》云:向借得一舊本,似北宋刻,末署右迪功郎,充兩浙東路提舉茶鹽司幹辦公事張寔校勘。大昕案:宋時寄祿官分左右,唯東都元佑,南渡紹興至乾道為然。蓋以進士出身者為左,任子為右也。而建炎初避思陵嫌名,始改勾當公事為乾辦公事。此結銜有乾辦字,則是南宋刻,非北宋刻矣。《宋史》遇勾當字,多易為乾當,此南渡史臣追改,非當時本文也。」
21
又卷廿五:「《寶刻類編》,不著撰人姓名。考其編次,始周秦,訖唐五代。其為宋人所撰無疑。宋寶慶初避理宗嫌名,改江南西路之筠州為瑞州。此編載碑刻所在,有云瑞州者,又知其為宋末人也。」
22
又卷廿八:「《宋太宗實錄》八十卷,吳門黃孝廉蕘圃所藏。僅十二卷,有脫葉。每卷末有書寫人及初對複對姓名,書法精妙,紙墨亦古。於宋諱皆闕筆,即慎、敦、廓、筠諸字亦然。予決為南宋館閣鈔本,以避諱驗之,當在理宗朝也。劉廷讓避太宗諱改名,《宋史》闕而不書,亦當依《實錄》增入。」
23
又卷廿八:「《大金集禮》四十卷,不知纂輯年月,要必成於大定之世,故於雍字稱御名,而不及明昌以後事。獨補闕文一葉,有明昌、承安、泰和及世宗廟號,蓋後人取他書攙入,非《集禮》元文也。」
24
《潛研堂金石文跋尾》十四:「程閎中等題名凡七行,文云:『程閎中點青田常役,廖君憲漕臺校試還,攝永嘉管勾,邂逅遊,己卯閏月二十三日。』何夢華自青田石門山拓以見贈,並貽書詢己卯系何年號。予考漕司校試起于宋時,若今之鄉試,此題當是宋刻。南渡後避高宗嫌名,易管勾為乾辦,而此刻稱管勾,則必北宋刻矣。」
25
又卷十一:「《祈澤寺殘碑》,寺在江寧通濟門外三十里,碑已碎裂,僅存中間一段。有云:『保大三年起首,迄於四載興功。』又云:『升元歲末,保大惟新。』知其為南唐碑也。予初見碑中有宋代字,疑為宋初刻,及讀元僧伯元所撰記云: 『寺建于宋營陽王義符景平元年。』始悟碑云宋代,乃追敘之詞,謂劉宋,非趙宋也。觀碑文匡字並未回避,其為南唐石刻無疑。」
26
又卷十三:「《石林亭詩》,永興軍路安撫使兼知軍府事劉敞作。次其韻者,
27
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廳公事蘇軾也。嘉祐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守鳳翔府麟遊縣令郭九齡建。按簽署改為簽書,本是避英宗嫌名。嘉祐七年之冬,英宗尚未即位,無緣先為改易,殆刻於次年三月以後也。」
28
《雪堂校刊群書敘錄》下,《跋敦煌本殘道書》云:「文中『民歸于主』,民字改作人,避唐太宗諱。而治字屢見不諱,蓋書于貞觀之世也。書法清健,有鐘薛風。唐室肇造之初,崇尚道術,至祖老子,而以明老之學詔天下,故此書寫於是時。
29
」然考唐之崇尚道術,莫甚於會昌。高宗諱,元和元年以後已不諱,安知此卷不出於晚唐耶。
30
又《跋唐寫本卜筮書殘卷》云:「卷中別構字甚多,與六朝碑版合。凡丙丁之丙皆作景,白虎皆作白獸,而隆字不缺筆,乃初唐寫本之證。」然考玄宗諱,寶曆元年,准故事已祧遷不諱,見《冊府元龜》卷二。隆字不缺筆,似亦不足為初唐寫本之證。
31
第六十六因避諱斷定二人為一人例
32
《周書后妃傳》:「文帝元皇后,魏孝武帝之妹。初封平原公主,適開府張歡,遇后無禮,后訴之於帝,帝乃執歡殺之,改封馮翊公主,以配太祖,生孝閔帝。」太祖,宇文泰也。張歡《北史》無傳,惟《張瓊傳》:「瓊子欣,尚魏平陽公主,除駙馬都尉、開府儀同三司,與公主情好不篤,為孝武所害。」欣,《北齊書張瓊傳》作忻,避北齊高歡諱改為忻,或為欣,實即《周書后妃傳》之張歡也。惟公主封號,一為平原,一為平陽,不免抵悟耳。
33
錢氏舊譜有錢讓,不見於史冊。《養新錄》十九據鄭樵《氏族略》:「漢哀平間,錢遜為廣陵太守,避王莽亂,徙居烏程。而讓亦官廣陵太守,意讓遜本即一人,夾漈避宋濮安懿王諱,改讓為遜耳。」
34
句容縣城南,有元至正二年五月《重建達奚將軍廟碑》。將軍名字事跡無可攷。碑稱殿東楹帖,數字可辨,云:梁承聖初,洪遜為國子祭酒,似洪遜即將軍之名。《金石文跋尾》二十:「據《南史周弘讓傳》:『承聖初為國子祭酒,二年為仁威將軍,城句容以居之,命曰仁威壘。』今達奚廟正在仁威故壘。宋人避諱,往往改弘為洪,讓為遜,殿楹帖必宋人所題,洪遜即弘讓耳,於達奚何與!」
35
第六十七因犯諱斷定訛謬例
36
《通鑑》七:「秦始皇二十四年,虜楚王負當,以其地置楚郡。」注:「秦三十六郡無楚郡,此蓋滅楚之時暫置。後分為九江、鄣、會稽三郡。」按《史記楚世家》,有「滅楚名為楚郡」之文,故《通鑑》從之,其實秦未嘗置楚郡也。
37
秦始皇父名子楚,當時稱楚為荊,豈有轉以名郡之理。《集解》引孫檢云:「滅去楚名,以楚地為三郡。」其說是也。《史記》楚郡之楚,蓋三字之訛,後人因此謂三十六郡之外有楚郡,固謬;胡氏謂暫置而後分,亦非也。
38
《漢書游俠傳》:「陳遵祖父遂,宣帝微時與有故,相隨博弈,數負進。及宣帝即位,用遂,稍遷至太原太守,迺賜遂璽書曰:『制詔太原太守,官尊祿厚,可以償博進矣。』」師古曰:「進者,會禮之財也,謂博所賭也。史皇孫名進,而此詔不諱之,蓋史家追書,故有其字耳。」劉攽曰:「顏云史家追書,妄也。詔書本字,史家何苦改之。蓋進音贐,自不犯諱也。」但荀悅漢紀》十八「數負進」作「數負遂」,「可以償博進矣」作「可以償遂博負矣」。則悅所見《漢書》乃遂字,而非進字也。然《漢書宣帝紀》,地節四年七月詔亦有進藥之文,則進字當時似可不諱。
39
《說文》鉊字引張徹說一條,竹汀先生謂:「漢人不當以武帝諱為名,疑是張敞。」乃和案:錢說見《養新錄》十二。
40
《三國魏志少帝紀》:「景元元年,故漢獻帝夫人節薨,追謚為獻穆皇后。」陳景雲曰:「《武帝紀》注引《續漢書》,曹騰父名節,於獻穆為高祖,不應獻穆命名乃犯祖諱。」《藝文類聚》九四引《續漢志》:「曹騰父萌。」與裴注異。當以萌為正,因字形相似而訛也。
41
《魏書景穆十二王中山王英傳》:「衍中軍大將軍臨川王蕭宏。」按《魏書》於諸帝諱皆回避本字,如崔宏稱元伯,慕容恪稱元恭是也。今紀傳於蕭宏之名多不回避,當非魏收原文,皆後人據《南史》追改。《島夷傳》則作蕭密。
42
新唐書武后紀》,長安五年正月,討亂諸臣有檢校司農少卿兼知總監翟世言。世為太宗諱,唐人不應以為名。據《忠義 李憕傳》後附載功臣,有殿中監兼知總監汝南郡公翟無言,則世實為無字,以形似而訛。
43
《新五代史蜀世家》,知祥父名道。《蜀檮杌》下云名。據《蜀毛詩石經》殘字,道字屢見,皆不避諱,知《歐史》誤。或先名道,後名也。
44
《宋史仁宗紀》:「景祐二年正月,置邇英、延義二閣。」義為太宗舊諱,閣名不應相犯。據卷八五《地理志》則為延羲閣,義字訛也。
45
《宋史光宗紀》:「紹熙二年二月,金遣完顏亶來告哀。」金熙宗名亶,金使臣不應與金先帝同名。據《金史》六二《交聘表》,實作完顏。為廩本字。
46
《遼史道宗紀》:「壽隆元年。」竹汀先生謂:「洪遵泉志》有壽昌元寶錢,引李季興《東北諸蕃樞要》云:契丹主年號壽昌。又引《北遼通書》云:
47
天祚即位,壽昌七年改為乾統。」乃和案:錢說見《遼史考異》及《養新錄》八。今史作壽隆,不云壽昌,或疑《泉志》之誤。然遼時石刻,稱壽昌者多矣,無有云壽隆者。《東都事略》、《文獻通考》,皆宋人書也,亦稱壽昌。其以為壽
48
隆者,《遼史》誤也。遼人謹于避諱,光祿卿之改崇祿,避太宗諱也;改女真為女直,避興宗諱也;追稱重熙為重和,避天祚嫌名也。凡石刻遇光字皆缺畫。道宗者,聖宗之孫,而以壽隆紀元,犯聖宗之諱,此理之必無者。黃本驥見慈悲庵幢作壽昌,乃謂:「年號不避祖諱,民間諱之,何耶!」此過信《遼史》之誤也。
49
《元史》五九《地理志》:「陝州,宋為保義軍。」按義為宋太宗舊名。保義軍節度,唐末置,治陝州。宋初避太宗名,改軍名曰保平,陝州之名仍舊。今《元志》云「宋為保義軍」,可以犯諱知其訛謬也。
50
元史》六三《地理志》:「郴陽縣,倚郭,舊為敦化縣,至元十三年改今名。」湖南舊為宋土,敦字犯宋諱,敦化之名,必非宋所立。《輿地紀勝》五七引《寰宇記》云:「晉天福初,避廟諱,改郴州為敦州,郴縣為敦化。漢初,州縣名悉復舊。」是敦化之名,乃石晉所改,未幾即廢。《元史》謂至元十三年改敦化為郴陽,謬也。
51
凡此皆可因其犯諱而得之。
52
第六十八因犯諱知有衍文脫文例
53
《晉書后妃傳》:「成恭杜皇后諱陵陽,改宜城陵陽縣為廣陽縣。」若以宋武公名司空,改司空為司城之例例之,則陽字不生疑義。然晉時后諱甚嚴,陵陽既因諱而改,則是否改一字即為滿足,須有待其他之證明。據《宋書》卅五《州郡志》:「廣陽令,漢舊縣曰陵陽,晉成帝杜皇后諱陵,咸康四年更名。」則后本諱陵,曰諱陵陽者,因涉所改縣名,誤衍一字,可因其犯諱而知也。
54
北齊書神武紀》,高歡考名樹。《北史齊紀》及《魏書高湖傳》,作名樹生。二史不同,何所適從?據《北齊書杜弼傳》:「相府法曹辛子炎咨事,云須取署,讀署為樹。高祖大怒,杖之。弼進曰:『禮,二名不偏諱,孔子言徵不言在,言在不言徵。子炎之罪,理或可恕。』」若單名樹,則弼言為無稽矣,唯名樹生,故弼言此。此可因犯諱而知其有脫文也。
55
第六十九因犯諱或避諱斷為偽撰例
56
《容齋隨筆》十四曰:「李陵詩『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盈字正惠帝諱。漢法,觸諱者有罪,不應陵敢用之。」《野客叢書》五曰:「僕觀《古文苑》所載枚乘《柳賦》,曰『盈玉縹之清酒』;《玉臺新詠》載枚乘新詩,曰『盈盈一水間』。梁普通間,《孫文韜所書茅君碑》謂:『太元真君諱盈,漢景帝中元間人。』觀此二事,知惠帝之諱,在當時蓋有不諱者。然又怪之,當時文字間或用此字,出適然,猶為有說,至以廟諱為名,甚不可曉 」云。
57
日知錄》廿三以為:「李陵、枚乘二人,皆在武昭之世,而不避諱,可知其為後人擬作,而不出於西京。」然以漢碑臨文不諱之例例之,不能遽斷為偽撰。
58
《避諱錄》二採《日知錄》說,而亦以茅君之以廟諱命名,為不可曉。不知道家最喜杜撰,《茅君碑》為梁普通三年道士張繹立,道士孫文韜書。其文云:「太元真人司命君,諱盈,字叔申,咸陽南關人。以漢景帝中元五年太歲丙申誕生,茅氏之胤。年十八,棄家學道入恆山。」《茅山志》廿。漢文帝諱恆,此曰恆山,猶可曰從梁時稱也。茅君居近西京,非邊鄙可比,果名盈,則必非景帝時人;果為景帝時人,則必不名盈。道士不學,任意杜撰,其偽顯然,不得以臨文不諱之例例之。
59
隋末王通,謚文中子,著書名《元經》,名《中說》,自來考古書者皆以其書為偽。陳振孫《書錄解題》四曰:「河汾王氏諸書,自《中說》之外,皆《唐藝文志》所無。其傳出阮逸,或云皆逸偽作也。唐神堯諱淵,其祖景皇諱虎,故《晉書》戴淵、石虎,皆以字行。薛收唐人,於《傳》稱戴若思、石季龍,宜也。《元經》作於隋,而大興四年,亦書曰若思,何哉!」今考《元經》,於隋諱堅廣等字皆不避。而於唐諱淵虎等字,則大興四年、永昌元年,均稱戴淵為戴若思。太寧二年、咸和三年、八年、九年,均稱石虎為石季龍。唯永興元年、永嘉二年,劉淵不避,咸和九年十二月以後,石虎不避,則有後人回改,而又未盡者。為表如下:
60
晉永興元年樂廣劉淵永嘉二年劉淵
61
大興四年戴若思永昌元年戴若思
62
太寧二年石季龍咸和二年廣陵
63
咸和三年石季龍咸和八年石季龍
64
咸和九年四月石季龍十二月石虎
65
咸康元年趙虎咸康四年石虎
66
咸康五年廣州石虎建元二年虎
67
永和五年石虎石虎升平元年苻堅
68
咸安二年苻堅寧康三年神獸門
69
太元九年苻堅太元十年苻堅
70
周大定元年楊堅
71
《四庫提要》謂:「寧康三年書神虎門為神獸門,顯襲《晉書》,無所置辨。且於周大定元年直書楊堅輔政,通生隋世,雖妄以聖人自居,亦何敢如是。」
72
《元經》之偽,既以避諱與否斷定,然《中說》之偽,則鮮有以避諱考之者。
73
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字嫌名。故《隋書》謂《忠義傳》為誠節;周帝禪位詔,改允執厥中為厥和;凡官名地名有中字者,多改為內。今文中子乃謚文中,著書名《中說》。《中說》中隋諱如忠,如中,如勇,如廣,屢見不一見。而溫大雅獨稱大雅,不稱彥弘,其出自中唐以後人偽作無疑。今試考溫大雅名稱之由來:
74
溫大雅本名彥弘。《容齋四筆》十一據大雅所撰《大唐創業起居注》,有云:
75
「煬帝遣使夜至太原,溫彥將宿於城西門樓上,首先見之,報兄彥弘,馳以啟帝。帝執彥弘手而笑。」以為溫兄弟名皆從彥,後避高宗太子追謚孝敬皇帝諱弘,始追稱大雅。同時改弘農縣為恆農,開元十六年復舊。彥弘固生在孝敬之前,文中子何由稱彥弘為大雅耶!
76
今《中說》二《天地篇》稱諸弟子,有「徵也直而遂,大雅深而弘」語。徴,魏徴。諸弟子皆稱名,何彥弘獨稱字?且既稱字矣,緣避孝敬諱,何以「深而弘」又犯孝敬諱?一句之中,諱否不一,可見稱大雅者,循當時習慣,忘其為避諱也。曰「深而弘」者,開元以後,唐人已不諱弘也。即此一名,已足証明《中說》偽撰之時代,實在中唐以後。今將《中說》中隋諱列表如下:
77
《天地篇》徵也直而遂,大雅深而弘。問牛弘。
78
《周公篇》或曰廣,子曰:廣而不濫。願廣者,狹之道也。子曰:我未見勇者。弼也戾,焉得勇。李密問勇。楊玄感問忠,子曰:孝立則忠遂矣。
79
《問易篇》廣仁益智。非明君孰能廣問。人能弘道。未忘中國。以明中國之有代。
80
《禮樂篇》溫大雅能之。
81
《述史篇》大哉中國。中國有一,中國有並。非中國不敢以訓。
82
主中國者,將非中國也。江東中國之舊也。有復中國之志。中國之禮樂安在。中國之遺人也。
83
《魏相篇》抗帝而尊中國。不廣求故得。
84
《立命篇》人能弘道。大雅或幾於道。
85
《關朗篇》中國失道。斯中國失道也。尊中國而正皇始。廣大悉備。
86
其中勇字或可不避,而忠、中、廣三字不應不避。弘為唐諱,欲解釋「大雅深而弘」句,故並著之。
87
《桯史》十三「冰清古琴」條云:「嘉定庚午,餘在中都。有士人攜一古琴
88
至李氏鬻之,其名曰冰清。斷紋鱗皴,制作奇崛,識與不識,皆謂數百年物。腹有銘,稱『大曆三年三月三日,蜀郡雷氏斲,鳳沼內書正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元字上一字,在本朝為昭陵諱,沼中書正,從卜從貝,而貝字闕其旁點,蓋今文書令也,唐何自知之?正元前天聖二百年,雷氏乃預知避諱,必無此理。是蓋為贗者不知闕文之熟於用而忘益之。」《桯史》所謂正者,貞也,宋人避仁宗嫌名,改曰正。而此偽琴之貞,則避諱缺末點也。
89
第七十據避諱推定而訛誤例
90
有據後人追避之諱字,而疑其書為偽作者。《容齋三筆》十五疑揚雄方言》為偽書。其言曰:雄《答劉歆書》,稱莊君平為嚴君平,漢諱莊,故改曰嚴。《法言》於莊字不諱,此何獨諱。戴震方言疏證》十三駁之曰:「洪邁不知本書不諱,而後人改之者多矣。此書下文蜀人有楊莊者,不改莊字,獨習熟於嚴君平之稱而妄改之。」此不得因有避諱字而速下斷語者也。
91
《四庫全書漢隸字原》考證云:「武梁祠堂畫像,《金石錄》但稱武氏,此題武梁,從《隸釋》也。考武梁碑立於桓帝元嘉元年,在明帝後,而畫像題魯莊公,不避明帝之諱。又有李善像,以《後漢書獨行傳》考之,善為東漢初人。則此祠乃武梁先世,非武梁也。」夫東漢碑不避莊字者多矣。因碑有莊字,而疑為明帝以前所立,甚不穩也。
92
《宋史》八九《地理志》:「達州本通州,乾德三年改。」《嘉泰會稽志》八云:「天聖初,以章獻明肅太后家諱避通字改。仁宗親政,皆復故,惟達州至今不復。」據此,則達州改名在天聖矣。然《續通鑒長編》六亦載此事於乾德三年。蓋因淮南有通州,避重名而改,非至天聖初乃因避諱而改也。《會稽志》臆說不足據。
93
元于欽《齊乘》三云:「金初,劉豫割章丘之標竿鎮及臨邑封圻之半,置濟陽縣。大定六年,避金主允濟諱,改曰清陽。允濟遇弒,復舊名。」《廿二史考異》八四云:「衛紹王事跡,史失其傳。以濟陽、永濟之例推之,則濟南府名亦當改易。」然《金史》廿五《地理志》,濟陽注中無明文。若果因諱改,則下文濟州,與曹州之濟陰、清州之興濟、孟州之濟源,亦應在改例,然皆無之。允濟為世宗第七子,大定十一年始封薛王。則大定六年,允濟是否已生,尚為疑問。因大定六年丙戌,去允濟即位之年己巳,凡四十四年,豈有預為允濟避諱改縣名之理。惟允濟於章宗時避顯宗諱,改為永濟,即位後有「自今於朕名不連續及昶詠等字不須別改」之詔。永濟務、永濟縣,二字與御名全同,故改為豐閏,濟陽不在此例。《金史詳校》三謂:「《攷異》引此,并疑及濟南,未免過信《齊乘》臆說。」
94
第七十一避諱存古誼古音例
95
避諱有足存古誼古音者。《南史》好采稗官小說,《王彧傳》:「長子絢,年五六歲,讀《論語》至周監於二代,外祖何尚之戲之曰:『可改耶耶乎文哉。』絢應聲答曰:『尊者之名安可戲!寧可道草翁之風必舅。」,六朝人呼父為耶,此以父名戲之也。《說文》:「,有文章也。」《論語》「郁郁乎文哉」,本當作,後人省去有旁,隸變為彧。荀彧文若,王彧字景文,皆取斯義。讀此傳,知六朝時《論語》本為彧字,今以郁夷字代之,音同而義別矣。《論語》「草上之風必偃」,今曰「草翁之風必舅」,蓋上尚嫌名,故改為翁。尚之子名偃,於絢為舅。《宋書》作偃,乃校書者妄改耳。
96
《南史謝傳》:「嘗與劉悛飲,久之,悛曰:『謝莊兒不可云不能飲。』
97
曰:『苟得其人,自可流湎千日。』」劉悛父名勔,流湎音與劉勔同,因悛斥其父名,故亦以是報之。讀此傳知《晉書張協傳》:「傾罍一朝,可以流湎千日。」汲古本作沉湎,非也。
98
《南史王亮傳》:「亮遷晉陵太守,有晉陵令沈巑之,好犯亮諱。亮不堪,遂啟代之。巑之乃造坐云:『下官以犯諱被代,未知明府諱。若為攸字,當作無骹尊傍犬?為犬傍無骹尊?若是有心攸?無心攸?乞告示。』」竹汀先生曰:「無骹尊者,酋也。酋傍犬為猷,犬傍酋為猶。有心為悠,無心為攸。攸悠猷猶,四字同紐同音。亮父名攸,巑之佯為不知,問是何字,頻觸其諱,且以犬傍戲之也。世俗讀攸悠二字如憂音,而史文遂難通矣。」乃和案:錢說見《南史考異》二。
99
《舊唐書蕭復傳》:「以復為統軍長史。復父名衡,特詔避之。」蓋本為行軍長史。由此可見當時衡行二字音同,而今音則不盡同也。
100
《新唐書韋皋傳》:「皋兄聿,遷祕書郎,以父嫌名,換太子司議郎。」據《唐文粹》六十權德輿《南康郡王家廟碑》,皋父名賁。可見當時賁祕二字音同,而今音不盡同也。
URN: ctp:ws98938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